文化志愿情系海南岛

18.11.2016  13:03

  11月的海南,三角梅开得繁茂。祖国南端的海南岛,迎来了“春雨工程”的文化志愿者。作为文化部、中央文明办2016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项目之一,来自四川省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60名文化志愿者,在近一周的时间里辗转海口、三亚、保亭和琼海,为当地群众和部队官兵送上了精彩的文艺演出。

  妖娆北国已冰封,大海之南春正浓。从气温已处于零下的东北赶到零上20多度的海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广新局副局长荆继波带领的23人的演出团队迅速调整,努力以最好的状态为海南观众送上最精彩的演出。

  11月13日晚,海南省歌舞剧院广场座无虚席。明月当空,夜风微凉,人们或坐或站,翘首以盼。长鼓舞、顶水舞、扇子舞、象帽舞……延边朝鲜族的民族舞蹈风韵典雅、潇洒优美。老家在吉林的秦女士已经在海口生活了13年。在她的记忆里,“能歌善舞”是朝鲜族最大的特点。熟悉的旋律让经过广场的她突然满怀乡情,便特意带着正在学舞蹈的女儿,一起来观赏“妈妈家乡的舞蹈”。

  川剧变脸、四川车灯《好吃嘴》、二胡独奏《洪湖随想曲》《赛马》……四川文化志愿者带来的节目,或热情奔放,或活泼俏皮,还有婉转的清音、悠扬的竹琴,瞬间让观众萌发出闲适美好的蜀地情致。11月15日晚在保亭县的惠民演出,吸引了77岁的老人徐德英。在与街坊的闲聊中得知广场上有四川老乡的演出,她忙不迭地赶来。“来得早,坐在了第三排。”她高兴地说。徐德英小时候居住在成都青羊宫一带,参加工作后定居贵州,这几年每年11月至来年3月便到温暖的海南,是一位典型的“候鸟老人”。她在保亭虽然结识了很多朋友,可以一起散步、聊天,但仍感孤独。舞台上熟悉的乡音,唤起了她年少时的记忆。“那时候进戏院还要买票,现在好了,在海南这么远的地方还可以免费看川剧。”徐德英笑意吟吟,仿佛收到了亲人专程带来的问候。

  “我们为海南的父老乡亲带来了独具四川特色的文化遗产,希望促进四川与海南两省文化交流和繁荣发展。”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向华全介绍,此次文化交流活动集中展示了极具巴蜀特色的曲种、剧种,以及四川民族民间舞蹈、川剧绝活等,其中,四川竹琴、四川清音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川盘子《心如莲》刚获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本次吉林延边选调的节目也非常精彩。其中,农乐舞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奥运会、世博会、文博会等重要场合都曾展示过其魅力。

  在海南期间,保亭文化志愿者与川吉两地演员同台演出的男子群舞《树皮布》和《苗染》,生动展现了海南先民的古老服饰和黎族、苗族文化。为丰富广大官兵的业余生活,在某海军部队演出前,四川省文化厅还向官兵们赠送了图书,战士们也以雄浑刚健的武术表演《蛟龙出击》与志愿者们同台联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