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千帆竞——从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候选人看文化产业发展

01.01.2015  12:55

  2014年是中国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一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各地为文化产业繁荣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空间。在日前本报公布的“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30名候选人名单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多个文化产业领域代表的身影。这些候选人既有传统文化企业的领军者,也有新兴文化科技领域的“弄潮儿”;既有“草根”自主创业的成功典范,也有国有文化“巨头”企业的“掌舵者”。2014年,他们在各自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更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梦想。

  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与前两届相比,本届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入选者涵盖了更多行业领域和更广泛的地区,也更加体现时代特征和国际视野,展现出2014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新风貌。

  1.各行业发展潜力全面释放

  本届入选的30名候选人包括了文化艺术、广电影视、文化科技、文化金融、创意设计等各行各业的精英,与往届相比,本届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候选者涉及领域广泛。从统计数据看,本届新增设的文化科技、文化金融、创意设计类别的候选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文化产业领域多样化趋势明显。

  2014年文化产业投融资成为了热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相结合;2014年3月,《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出台,明确文化和金融合作对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文化产业这一“轻资产、融资难”的领域,民生银行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总裁万晓芳成功打造国内银行业第一家总行级文化产业专营机构,摸索新的模式,为各行业近200余名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陕西华清池的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多年来口碑极佳,山水实景、历史故事和名诗、演员出色的演绎,张小可的出色策划让其成为陕西文化旅游的旗帜产品。黄巧灵的《宋城千古情》同样备受赞誉,2014年千古情的模式被复制到了三亚、丽江和九寨沟,带动全国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发展模式。

  厦门凤飞服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凤飞、东道设计公司董事长解建军,他们既是公司的创办者,也是优秀设计师。2014年APEC会议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他们分别参与了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和视觉形象设计,出色的作品让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集艺术家和企业家于一身,用创业的双手将梦想放到无限大。

  还有占23%的其他各领域的入围者,他们有的建立了多个文化产业园区和项目,有的致力于生态修复美学,有的业务跨界涉及多个文化领域,足见文化产业发展已呈现多元化趋势。本届评选活动对入选者行业进行细致划分,也覆盖了更多文化领域,从而关注和鼓励更多文化行业的优秀企业家,促进各行业的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

  2.中西部地区“崭露头角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本届30名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候选人来自全国13个省市,这些省市中,北京、浙江、广东传统文化产业发达地区占有很大优势。其中,仅来自北京的候选人就多达十人。同时,云南、甘肃、陕西、青海等中西部地区“崭露头角”,均有文化产业人物入围候选人名单。

  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文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北京作为首都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领域人才集聚,形成了较大的文化消费市场。这些优势让北京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先行者。

  回顾上一年,表现突出的浙江、广东、上海等地2014年度仍然保持良好态势,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和长处。如文化科技领域的两名入选者——阿里巴巴的马云、华数传媒的曹强都来自浙江。华数集团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成为了国内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佼佼者,而阿里巴巴的上市更是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他们在科技与文化融合方面走在了时代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虽然经济水平低于东部地区的省份,但也产生了文化产业领域业绩优秀的领军者。这些地区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优势给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昆明新知集团董事长李勇,怀着“文化报国”的理想,将连锁书城从省内复制到了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赵秀玲所领导的敦煌天赐一秀文化产业园,是“丝绸之路”的重点建设项目,在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和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发挥自身文化优势,推出了独具特色的自有品牌……这些入选者的地域分布反映出我国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带动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云南、甘肃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发挥了地理位置优势,在文化领域业绩斐然。

  3.民营文化企业表现抢眼

  陈海燕、徐俊、曹杰、樊希安……在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中,这些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候选人表现抢眼,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与此同时,大量民营文化企业领军人物在此次推选中脱颖而出,也入围30人名单之列,马云、王中军、杨丽萍、陈建国、张小可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由此可以看出,此次文化产业年度人物30人既有国有文化企业的“掌门人”,也有民营文化企业的“佼佼者”,体现了2014年国有文化企业与民营文化企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2014年2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随后,一系列涉及支持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这一切为文化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了良好环境、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4年8月19日,文化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4年以来,国有文化企业战略动作接连不断:5月,江苏凤凰传媒集团以8500万美元收购美国童书生产商PIL及其相关产业,这次收购的资产与业务分布四大洲7个国家;6月,黑龙江省出版集团投资5.95亿元认购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1.7亿股份;7月,中国出版集团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北京新华印刷51%控股权……一系列重组并购案例见证着国有文化企业深入改革、跨越发展的成绩。

  另一方面,民营文化企业紧紧依托各种利好政策,积极抢抓机遇,乘势而为,为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据测算,目前我国小微文化企业的数量已占到文化企业总数的80%以上,从业人员约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7%,实现增加值约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

  4.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作为热贡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娘本吸取各家所长,在继承“热贡艺术”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融合热贡唐卡的用金技艺和汉族工笔画技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唐卡艺术风格,成为热贡唐卡转型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在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中,娘本并不是一个特例。

  作为一个百年出版企业的掌门人,徐俊带领中华书局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做强传统出版的同时,努力推进古籍整理数字出版,体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时代担当;

  作为山东儒源文化集团创始人,金辉以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推广为核心,经营国学教育、企业培训、特色体验、修学旅游、文化商贸、影视传媒等多种业态,让传统文化走入人们的生活;

  …………

  这些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点——企业发展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作为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要素将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之中,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将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文化产业亦是如此。

  为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8月26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年来,充分利用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底蕴,以文化为灵魂,带动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企业发展新的动力。与此同时,部分文化企业利用现代科技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5.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加速

  在蓝海电视的节目监控中心,记者看到,通过亚洲3号卫星正在美国同步播出的电视画面:一档有关中国市场消费品价格的财经类节目刚刚结束,一则有关中国书法艺术的公益广告之后,电视画面很快切换到下一档名叫《中国热点》的节目,年轻的节目主持人正在用流利的英语报道国内新浪微博上热议的话题。

  蓝海电视台的“掌门人”诸葛虹云也在此次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中脱颖而出。在她的带领下,蓝海云以一云多屏的模式,实现了中国视听图文内容在全球的多渠道、多终端传播,推动了海量中国内容在全球的规模化传播,创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可持续商业模式。

  与诸葛虹云相同,李勇、蔡东青等也出现在此次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中。作为出版行业的领军人物,李勇以跨国连锁经营的形式践行着文化产业“走出去”之路。

  2011年10月,李勇带领的昆明新知集团在柬埔寨开设了首个国际连锁书城——新知图书(金边)华文书局。之后,新知集团进一步加快华文书局布点步伐,老挝万象华文书局、马来西亚吉隆坡华文书局、缅甸曼德勒华文书局和斯里兰卡科伦坡华文书局相继开业,目前已在东南亚国家建立7个中华书局,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作出积极贡献。

  在蔡东青的带领下,奥飞动漫2013年10月收购国内最大的动漫品牌喜羊羊后,又以6.92亿元收购手游公司方寸科技、爱乐游100%的股权,进军手游领域。2014年12月4日,奥飞又宣布与好莱坞新摄政娱乐公司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分享三部好莱坞大片在全球的发行收益,高起点切入电影产业链。

  文化“走出去”,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推动中国出版、动漫、电影等“走出去”,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同时,对文化出口企业给予绩效奖励,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给予奖励。中国走向世界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为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在政策的扶持和财政投入的保障下,在文化企业自身的努力下,我国的原创音乐、舞蹈、杂技精品和传统艺术纷纷走向国际市场;“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节”“中国文化周”,如今已经是欧美各国文化生活中的一项内容;不断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全力办好国际书展,让中国的好书由此一步步走向世界。截至2014年6月各成员单位共向海外输出版权3754种;国产电影、动漫、游戏“走出去”步伐更加坚定,成效更为突出,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搭建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