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促民心相通

19.05.2016  11:08

  5月13日晚,曼妙而华贵的《大唐礼宾》乐舞舞动长安城。作为2016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0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丝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陕西省文化厅承办、西安大唐西市协办的丝博会文化活动启动仪式暨主宾国文艺演出,在隋唐丝绸之路的考古起点西安大唐西市拉开帷幕。

  除作为本届丝博会主宾国的韩国、哈萨克斯坦选派的艺术家、演员外,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代表,齐聚本届丝博会的文化分会场,在一连5天的会期里,为各国嘉宾和西安市民献上了由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文博交流等组成的文化“流水席”,在传播丝路文化、讲述丝路故事、阐明丝路精神的同时,促进丝路沿线国家间的民心相通。

  中外优秀节目交相辉映

  “没想到她们跳得如此轻盈、优美!”13日晚,在主宾国文艺演出中,看过由韩国卢海真舞蹈团带来的舞蹈《春雪》后,西安市民刘海英如是感叹。5位分别身着红、黄、绿、蓝、紫韩国传统服装的女子,在18弦伽倻琴音的渲染中,舞动折扇,凭借着犹如在雪地起舞的欢快表演,不时博得观众掌声。

  “你们好!”“你好,西安!”……当多位来自哈萨克斯坦、韩国的表演者在舞台上,用“笨拙”的汉语与现场观众打起招呼时,“Welcome to Xi’an”以及更为热烈的掌声立即从观众中回应起来。《想念我的阿拉木图》、《清晨莲花》、《跆拳道的魂》、《丝路彩虹》等来自哈萨克斯坦、韩国及中国陕西的节目在舞台上交叉呈现,近百名中外艺术家、表演者,让一个个独具民族特色的节目交相辉映,现场掌声、喝彩声绵延不断。

  西安大唐西市文化推广部部长张峰告诉记者,与往届主宾国演出不同的是,此次不但把演出场地从室内移到了室外,而且把以前1场的中外同台演出增加到了3场,让更多的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在丝博会举办期间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文艺演出,更好地发挥丝路起点的文化汇聚力。

  从古丝路走来的当代创意

  “这是我一直在找的、能够体现陕西文化特色的东西。”5月13日,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展区,陕西省副省长冯新柱手持由陕西省文物局监制的《三秦瑰宝——陕西文物邮票珍藏》时这样说,他不时询问各类文创产品的市场价格及销路,鼓励各单位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多设计能代表陕西文化的文创产品。

  5月13日至17日,作为本届丝博会文化分会场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创意产品展容纳了来自海内外多家博物馆、文创单位的饱含浓郁丝绸之路特色的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宛若带领大家进入艺术的现代宫殿。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台前,记者发现仅以秦俑为基本造型的文创产品就有10多样,除金甲蓝袖、橙甲米袖、铠甲龟裂等彩色将军俑外,包括酒壶、U盘、卡通玩偶在内的物件也已成为秦俑的衍生品。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经营开发部部长王英告诉记者,虽然是一家民办博物馆,但其进行文创产品开发从2010年就起步了,如今已有包括“丝路茶器”“丝路丝巾”“鼠标套件”等在内50多个品种进行销售。

  交流促合作新局面形成

  “爸爸,你快看这茶壶茶缸与我们家的一样嘛!”5月15日晚8时多,在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街里举办的“丝路风情——丝路风光民俗摄影展”上,一位小朋友指着一幅名为《第比利斯街头集市》的作品,惊讶于遥远的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不但有规模巨大的跳蚤市场,并且出售来自中国的茶具。展览上,来自丝绸之路沿线10余个国家的70多幅摄影作品,不但展示出诸如泰姬陵、巴库老城、罗马斗兽场等知名文化地标的风光,更把包括当地婚俗、卫兵换岗、商铺集市等在内的当代人文风貌诠释而出,不少参观者在凉爽的夏夜里面对异域风情流连忘返。

  丝博会期间,由30余家中外博物馆联合组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在丝绸之路的起点成立并启动。对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表示,联盟搭建起了新台平,“一带一路”建设,不仅需要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更需文化交流和文物保护交流。据悉,为凸显“一带一路”跨区域交往和国际合作的意义,已经连续举办了19届的西洽会从本届开始,正式更名为“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博物馆副馆长蔑利尼科夫·弗拉基米尔表示,“一带一路”的建设有益于中俄关系、民间交往的提升,彼得堡国立博物馆希望通过丝博会加强与中国的文化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