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动漫:可能是新的动漫生态

26.11.2014  11:18

    

  数字动漫产品丰富,以读、用、玩、晒四大类“图应用”为主。

  作为首届中国移动互联网内容开发者大会暨中国智能内容及开发者大会的分论坛活动之一,11月18日上午举办的数字动漫发展论坛不算太引人注目,但由于涉及到近年的热点现象,且聚焦于近两年政府主管部门着力推动的中国动漫产业标准化进程,因而具有了一种年度总结及展望的特殊意义。

   手机动漫是数字动漫中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百度风云榜国产动漫榜分析,百度搜索量TOP30的动漫中,国产动漫占比33%左右,在这个33%中,新媒体动漫占60%;百度搜索量TOP20的国产动漫中,新媒体动漫有9部,占比45%;而在国产动漫TOP5中,《尸兄》、《中国惊奇先生》、《十万个冷笑话》均为新媒体动漫,分别位列第二、三、四名。“新媒体动漫的影响力提升,市场份额加大。”爱奇艺总裁耿晓华说。

  “以网络动漫和手机动漫为代表的新媒体动漫这两年在我国开始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已发展成为我国动漫产业的新增长点。”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吴江波表示,在新媒体领域,我国动漫产业不仅与国外动漫强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且还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

  这股潜力来自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在2014年为2818.8亿元,2015年将达到4252.7亿元。“移动互联网实现网络终端多样化,智能手机等多种网络化终端的快速发展是新媒体动漫发展的硬件条件。”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副总经理向黎生将此总结为两个“成熟”,一是网络成熟——据CNNIC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二是终端成熟——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预测,到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4.6亿部,占整体手机市场的比例将从2013年的78.4%上升到90.1%。

  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为数字动漫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开发空间和创新空间。“就市场环境而言,数字动漫产业多足鼎立、竞争激烈:有利用平台及用户优势抢占动漫市场的互联网平台;有拥有成熟的互联网内容运作模式及较高的用户忠诚度的动漫网站;有抢占产业链高地的几大运营商;还有专注移动互联网、运作模式灵活、有先发优势的动漫类应用。”向黎生分析。

  竞争虽激烈,但在以手机和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上,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诱人。据“动漫产业信息周报”统计,2011年,我国数字动漫产值达39.78亿元(互联网动漫22亿元、手机动漫17.78亿元);2012年,我国数字动漫产值达58.36亿元(包括互联网动漫30亿元、手机动漫28.36亿元)。“手机动漫是数字动漫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14年中国动漫产业规模将达到522亿元,其中手机动漫市场规模为30.25亿元,占动漫产业总市场比重将提升至5.8%。”向黎生说。

   示范应用推广手机动漫标准

  推进产业提质升级

  “2007年起,文化部一直关注支持以手机动漫为代表的新媒体动漫产业发展。”吴江波说,“动漫产业是内容与技术结合最紧密的文化产业之一,相对统一的技术、内容、服务标准会有力促进和引导新媒体时代下的动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013年,新媒体动漫产业的“标准化”序幕正式拉开。去年8月,文化部联合中宣部、工信部等部门共同开展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制定工作顺利完成,公布了4个针对手机(移动终端)动漫的行业标准:手机动漫文件格式、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内容要求、手机(移动终端)动漫用户服务规范、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运营服务要求。

  “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行业标准体系正式确立,自此,中国手机动漫上下游统一了接口,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节点。”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副教授陈洪说。他认为,标准体系构建完成并不意味着挑战结束,而是又一个挑战的开始。“标准如何实施、应用、推广才能为行业、企业和用户带来最多的利益?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

  今年4月起,文化部启动了“手机动漫标准示范应用推广工程”项目,从运营和用户服务平台标准升级改造、内容标准示范推广、标准创作工具开发、编写标准授课教材、标准应用培训等方面入手推动标准在行业中的示范应用,鼓励创作适合手机(移动终端)的优秀原创动漫产品,促进在手机(移动终端)上的动漫消费。

  “我们已经委托北京邮电大学牵头组织编写了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国家标准,并已形成送审稿在征求行业意见。”吴江波表示,同时着力在国际上推广该标准,发出“中国声音”,积极争取国际电联的国际标准立项,建立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和产业研究、发展的长效化机制。

   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动漫生态

  Line、腾讯魔法表情、和漫宠、围住神经猫是向黎生举例说明的数字动漫经典产品。“数字动漫产品丰富,以读、用、玩、晒四大类‘图应用’为主。”他说,目前互联网应用中,游戏、社交、图片、视频、音乐类五分天下,图片类应用占比超过25%,收入占比超过20%;与图片关联的应用包括益智休闲类游戏、阅读看书、主题桌面、聊天社交、影音媒体及网络浏览,占整体的58%。与此相应,基于图应用的数字衍生品蓬勃发展,如手机主题、壁纸、表情、彩漫等。

  于是,一些具有“传统”印记的动漫业务开始在移动互联网上蓬勃发展,如搜狐、腾讯等传统互联网平台纷纷涉足动漫业务,为用户提供动漫内容及动漫数字衍生品——腾讯以秀类为主体的红钻业务已成为腾讯动漫的收入支撑点;知音漫客、漫友等传统CP以网站、客户端等形式拓展无线市场。

  而对于一开始就是颠覆传统、属于互联网圈的漫画网站有妖气而言,数字动漫被理解成了一种新的动漫内容的销售渠道。《十万个冷笑话》从网络漫画到动画,到即将于2015年1月推出大电影,“有人说我们开创了一种新媒体动漫的新模式。”北京四月星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人称“妖气君”的周靖淇认为,数字动漫不单纯代表技术和渠道,可能还是一种全新的动漫生态。“一个新载体创造一个新生态,基于互联网尤其是智能设备的新载体时代来临了,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更重要的是关注用户的特性、需求、玩法是什么,然后据此打散原有的元素,打破思维局限,重新组合创造全新的内容。

  “数字动漫的未来必然是跨界发展。”向黎生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3至5年,中国动漫可基本完成全数字化或移动终端的转变,动漫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将扩散到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动漫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主要载体,动漫产业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必将越来越紧密。而国际合作将成为数字动漫发展的主流模式,在制作成本、传播渠道、运营推广、品牌建设、整合资源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加之有效的版权保护平台,将成为引领传统动漫转型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