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补短板"医疗抓预防 金华代表团关注民生热点

25.01.2016  01:07
  金华代表团全体会议现场

          浙江在线杭州1月24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陈铖 编辑/陈健) 24日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金华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代表们频频举手发言。并结合金华实际,关注教育、医疗等民生议题。

   教育软环境须“补短板”

  民办学校出现生存问题

  浙江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及高考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金华代表团的部分代表认为,教育系统的改革进程可喜可贺,但需要停下来回头看看,及时补短板。

  省人大代表、金华市东苑小学校长夏美丝认为,教育系统的改革不能忽视教育软环境的建设,需要冷思考:“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收入,但基础教育是一个细水长流的工作,绩效工资制度的激励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没能很好的发挥,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

  此外,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收入偏低的情况也让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出现问题,失眠抑郁、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有成为教师‘职业病’的趋势,需要予以重视。

  省人大代表、东阳中学校长韦国清则认为,相比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也值得关注。

  韦国清代表表示,改革开放后,政府一直在对民办教育政策倾斜,民办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办学校基本占据了所有的基础教育生源,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源也在不断流失。

  韦国清代表说,民办学校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存在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也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政府应当加大投入扶持,充分发挥民办学校的作用。

  医疗财政补助不能“一刀切”

  医疗应加大预防投入

  部分省人大代表认为,浙江医改卓有成效。但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补贴的不一致、中西药的定价不统一等问题还有待改善。省人大代表、永康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童跃锋介绍:浙江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通过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合理上调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可同时,各级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助存在“一刀切”,导致专科医院的补助比例远远高于综合医院,有失公平。童跃锋代表建议,医疗体系的价格定位权可以下放至县市一级,完善价格定位体系。

  省人大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永升关注疾病预防。范永升代表表示,90%的医疗资源都落在了治疗,而预防一直是被忽视的。若是重预防、轻治疗,普及推广健康知识,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