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让互联网开启教育“新时代” ——一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24.12.2015  18:27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诚哉斯言。自从上世纪中叶互联网诞生以来,这短短数十年,它已经改变了多少人的生活甚至语言、行为方式。教育又怎能例外?当海量的知识和信息不受时空限制地涌入时,当交互性传播成为现实时,就有人预言,教育的“新时代”即将来临。因为互联网从来就不只是一种工具,它更是一种全新的知识生产、转化、储存与学习方式,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和教学机制。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地认识、理解与把握“互联网+教育”的关系。青少年学生之所以如此热爱上网,与互联网自身所包含的内容丰富、精彩有关,也在某种程度上反证了传统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说它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丝毫也不为过,毕竟互联网撕裂了上千年的遮蔽。它不仅打破了教师曾经的知识垄断者地位,也使教育教学变得更加开放、日趋全球化和世界性。

  未来五年,浙江提出了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不断推动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让更多的孩子“读好书”,使“办人民满意教育”进一步变成现实。这是浙江教育令人激动的“新时代”,而“互联网+”将成为其中一个最有力的推手。因为我们不仅需要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随时、随地的共享,需要慕课等新颖的在线授课方式,更需要在师生之间建构起对话、参与、交往的美好教育图景。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是要趁着世界互联网大会放在浙江乌镇召开的东风,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推进与发展教育,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手段等进行梳理改造,倒逼教育教学向凸显选择性、张扬主体性、解放创造性转型;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和不断完善“互联网+教育”的战略规划和体制、机制。这应该成为教育人的一种新共识。

  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积极支持学校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各类教育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学校应热情鼓励教师深入探索互联网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努力突破“教师、课堂、书本”的“三中心”局限;教师应主动利用好互联网,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增进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真正建立起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把我们正在推进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与“互联网+”行动计划、“数字中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交相辉映,让浙江教育驶上信息化的“快车道”,对此,我们必须有所为,也可以大有作为。

        《浙江教育报》12月21日1版 http://www.zjjyb.cn/jyb/yaowen/1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