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峰会开幕 上城区分享信息化教育平台

25.11.2014  17:36
              “2个苹果+3个梨=?”这是清华大学在网上给博士生出的小学数学题。按照常规思路,两种不同物品没法相加,但如果能答出“等于5个水果”就是充满智慧的答案。再比如,1群黑羊+1群白羊=?“有人说1群羊,有人说2群羊,但我们没有说圈养的、散养的,所以脱离情境是没有智慧教育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祝智庭说。 
                日前,“2014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压轴项目——智慧教育峰会在北师大附属杭州中学召开。来自全国教育界的大咖们,围绕“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主题进行思想碰撞。 
                阿里巴巴技术总裁王坚提到,互联网已变成了社会发展的基础。互联网、数据、云计算改变了很多东西,包括教育。他举了个“90后”学生的例子,该学生把中国所有大学课程表联在一起,做了个APP,叫“超级课程表”。今天有一千万学生在用超级课程表,还能在上面评价老师。“以前大学不敢做的事,有了这个软件就做到了。”王坚说,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变革的力量,也预示着教育的未来。 
                祝智庭总结近年教育变革有三大热点:一是视频微课应用,二是翻转课堂,三是MOOC(慕课)。祝智庭说,视频微课运用很广,很多地方和学校都在做。到明年底浙江计划建成100个微课程和1000个微课资源。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好处在于,老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在任何时候查阅材料。 
                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课程形式,多以“微视频+交互式练习”方式呈现,供全球学习者使用。目前已在浙江大部分高中推广,比如高中选修课,把校本课程进行优化放到网上,据说规模要达到1600门,现在已经有一半了。 
                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惠强透露,上城接下来要做一件事——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上城区正在筹建一个平台,实现学校图书配备个性化。如果学生要读的书自己学校没有,但别的学校有,可以通过校际流通平台实现共享。“通过长时间运作,我们会积累大量阅读信息,小升初时,初中老师可以查看这个学生六年看了哪些书,知道学生的兴趣所在。”朱惠强说,这个平台的搭建其实就是教育实现信息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