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教育局注重三化,打造德育模式新常态

23.06.2016  16:46

一是拓宽渠道,注重能力养成个性化。强化全科德育理念,开足中小学德育课程,重视德育教材建设,立足时代特征和地方特点深化课程改革,针对不同学校、不同阶段、不同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作用,指导和帮助学生组建各类有益的社团和俱乐部活动,保留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探索信息化德育工作的新路径,深挖资源,多多创作和宣传广大中小学生喜爱的文学、美术、戏剧等艺术作品,满足学生的求职求新欲,激发每个学生的创作热情,丰富和提升学生个性化的能力。

二是学践并重,注重素养提升亲情化。倡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在爱的认知和教育中强化学生的亲情意识,提升品格和情操。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体的学习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广大中小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和经典作品的认同度和传承度。加强热爱家乡教育,注重乡土教材的编写和更新。重视家风家训教育,倡导孝老尊师,友善诚信。注重知行合一,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在实践参与中提升自己的精神理念。相关部门加快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对留守儿童、问题少年等特殊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帮教,把德育融入各项关爱服务中。

三是多方参与,注重导师覆盖全员化。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中小学德育工作。教育部门肩负起德育工作的主管责任,对各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加强指导、监督和考评。各中小学校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把德育任务分派到各个任课教师,开启全员育人模式。广大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树立积极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在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关心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品德操守,主动成为德育工作的导师和责任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