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首开最大规模秘色瓷展 慈溪120件展品“入宫”

24.05.2017  18:17

  在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入选“2016年度全国考古 10 大新发现”后,5月23日,故宫博物院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人民政府、法门寺博物馆等9家文博机构与单位,在故宫斋宫举办“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与再进宫”展。

  这是自法门寺地宫发现秘色瓷后三十年来,最全的一次秘色瓷大展,汇集了187件(组)珍贵文物。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20件展品全部出自我省慈溪市上林湖越窑遗址的最新考古发掘成果。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首《秘色越器》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秘色瓷的神韵。秘色瓷代表了我国古代青瓷烧造的最高技艺,深刻影响到后代包括汝窑、南宋官窑等名窑生产与社会的主流审美取向。但什么是秘色瓷、在哪里烧造、怎样烧造等问题千年来一直是个谜。现在,这一神韵在历经数百年断代后,再次出现在世人眼前。

  23日的斋宫,吸引了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耿宝昌、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等多位国内业界权威学者到场观展。入口处,高悬着年逾九旬高龄的耿宝昌先生为展览题的字——“秘色重光”,四个字苍劲有力。展厅分前厅、后厅,两厅间的地板内,则散成大量上林湖越窑遗址的青瓷碎片。前厅中,主要展示来自故宫、省博、法门寺等省内外文博机构提供的珍贵秘色瓷展品。后厅,则以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文物120件组为主,完整呈现了秘色瓷的烧造全过程,器形既包括过去已知的八棱净瓶、花口碗、花口盘、罐等器形,还包括长方形枕、穿带壶等新器形;还包括大量的窑具,有匣钵、垫饼、支具等。

  “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代表了九至十一世纪中国青瓷烧造的最高技艺。希望通过此次精美的展览将考古最新成果展示给公众。”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说。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女士则表示自己第一次在法门寺见到秘色瓷,就对自己的考古事业带来了很大影响,能有机会看到这个展览感到非常难得。

  不为人知的是,这120件展品背后凝结了我省多个团队的多年心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慈溪市开始成立上林湖越窑遗址文保所,编制《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去年该遗址被列入“海丝”申遗的遗产点名单,占地71.6亩、投资1.75亿元的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也即将建成。

  同时,慈溪市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多次专题调查,相继对荷花芯、寺龙口等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组织举办了多项国际性、全国性越窑青瓷学术研讨会;2015年10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开始对后司岙窑址开展考古发掘,由省考古所研究员沈岳明带队,发掘面积近1100平方米,采取多种水陆考古新技术手段,首次摸清了以后司岙窑址为代表的唐宋时期最高质量越窑青瓷窑场基本格局,首次确认了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基本面貌,首次确认了秘色瓷的生产工艺与兴盛过程,并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千年前,产自上林湖畔的秘色瓷器源源不断地以贡品身份入宫,如今出土自这个湖畔的文化遗产再次“进宫”向世人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