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们的“第一热词”:国际化

10.04.2017  09:40

找短板 跨国公司少、在杭高校少、艺术表演场馆少

新思路 游泳城市可成为杭州国际标签

提建议 把G20峰会9月4日开幕时间设为“杭州城市国际日

今年是杭州加快推进世界名城建设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今后五年是全面提升杭州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在今年市两会上,“国际化”可谓是“第一热词”。国际化水平高低用什么来衡量?杭州可以打出什么样的“金名片”?能不能把G20杭州峰会开幕时间设为“杭州城市国际日”……来听听政协委员们的建议。

杭州国际化要有“游标卡尺

对标发现和纽约伦敦东京

有差距 但好于西雅图

去年以来,围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主题,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谢春凤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

这次开会,她带来了民进集体提案《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关键指标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世界名城创建》。

大家都在说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那么,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怎样才算提升了?国际化有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她说,“实际上,世界上对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评价,早已形成一系列国际通行的评价体系。我们选择全球化城市指数作为工具,从商业活动、人力资源、信息交流、文化体验、政治参与这5个领域的26项指标,对杭州和国内外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

“我们发现,从国际比较来看,杭州和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级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差距达3倍之多,但好于西雅图;从国内比较来看,杭州与北京、上海差距也是巨大的。广州和深圳,则是杭州可以追赶乃至超越的目标,与重庆、西安等城市相比,除了大学数量和领馆数量比不上,杭州的城市国际化水平已超越这些城市。

因此,我们首先建议,杭州提升国际化水平,必须注重对标国际公认的标准,紧抓关键指标,补足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升杭州的城市竞争力。”谢春凤说。

国际化”的短板在哪里?谢春凤给我们举了一些“对标”的例子。

跨国公司——

国际化城市的首要标志是有大量的跨国公司,虽然杭州近几年举办国际会议次数大幅增加,并举办了G20杭州峰会,但杭州市国际会议数量,在亚洲排在第24名,在全球仅列第100名。因此,以增加跨国企业总部设立数为立足点,激发商业活动竞争力,十分紧要。

国际学校和高校数量——

杭州外国人口数量仅0.78万,占常住人口比例不到0.1%,而国际化大都市的平均水平为10%。在杭大学数量,远低于南京、西安和重庆,仅高于新兴城市深圳。仅有一所985高校,211高校数为零,因此,杭州应大力发展国际学校,增加高校数量,强化精英人才竞争力。

国际新闻机构——

杭州已成为全球互联网中心和数据中心,但这些更多集中于商业领域,并不属于信息交流的评价范畴。所以要着力提高城市可沟通性和传播力,增加国际新闻机构的数量。

文化体验感和影响力——

杭州博物馆数量、友好城市数量和多种餐饮企业数量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艺术表演场馆仅12座,与北京、上海等城市有天壤之别。更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站的数量从2000年的268个缩减到2014年的189个,高层次、国际性的文化交流特别是文艺表演少之又少,文化体验与城市发展不匹配。

国际组织和国际性公共机构——

杭州的领事馆数量为零,应吸引国际组织和国际性公共机构入驻,借此增加主办国际性政治会议的数量,提高国际政治参与度以及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