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攻坚免疫新疗法 共推肿瘤治疗大发展

02.06.2015  20:41

      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可谓“癌症克星”,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具有抗癌效果好、无放化疗毒副作用等优点。

  为了共同开展新的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新技术研发,推动肿瘤生物治疗的发展,为肿瘤患者的健康谋取更多的福利,2015年5月26日下午,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授牌仪式暨浙江省胸部肿瘤((肺、食管))诊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细胞药物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浙江省肿瘤医院隆重举行。这是浙江省内建立的首个用于开展免疫细胞治疗肿瘤疾病联合研发及转化应用的院企合作平台,代表着我省细胞治疗技术发展脚步又往前走了一步。浙江省科技厅王桂良处长、浙江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刘怡等领导为双方共建的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揭牌,并对双方的协议签署表示祝贺。

  活动由浙江省肿瘤医院陈明副院长主持,浙江省胸部肿瘤(肺、食管)诊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毛伟敏院长与浙江省细胞药物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项春生教授在友好的气氛中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代表一致表示,双方合作将把握宝贵的发展契机,共同开展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项目研发攻关,充分利用双方各自平台优势、充分挖掘双方可共享资源。这有利于双方实现技术互补、产业整合与联动发展,有利于双方培养新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行业技术的进步,共同为肿瘤疾病治疗的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浙江省胸部肿瘤(肺、食管)诊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浙江省肿瘤医院而建,于2011年6月批复开放,建有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相结合的转化型研究体系,建立了胸部肿瘤的早期诊断新方法和新技术,对胸部肿瘤可进行有效筛查和干预,实验室已形成胸部肿瘤的临床诊治规范。

  浙江省细胞药物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浙江省易文赛细胞药物和制品研究院而建,于2014年8月批复建设,以开发新型细胞药物与应用技术为目标,目前已自主研发了包括DC-CIK、NK等在内的自体免疫细胞技术体系,具备开发新型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研发基础和研发条件。双方未来将就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等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研发应用展开技术或项目合作,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攻坚关键技术难题,共同推动我省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究应用的发展,提高肿瘤诊治水平。

  活动中,浙江省科技厅王桂良处长首先对双方的合作表示了热烈的祝贺!王处长说,浙江省胸部肿瘤(肺、食管)诊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与浙江省细胞药物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就免疫细胞技术的研发开展合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双方的合作有助于推动我省生物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对于我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水平的提升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三,双方的合作可以共结硕果,有利于推动我省免疫细胞治疗肿瘤技术产业的发展。王处长同时也对双方提出了要求,希望合作双方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切实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深度合作,除国内合作外,还要加强与国际上的合作,双方也要更好的借助该平台大力培养专业科技人才,积极做好省政府、省科技厅重点推出的促进公众创业创新的创新券工作,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最后,王处长谈到了新闻联播播报的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用细胞重塑生命”的报道,希望合作双方向裴端卿教授学习,共同攻坚行业关键技术难题,让类似的有利于人类进步发展的大突破由我们浙江省的专家和团队们共同创造。

  浙江省胸部肿瘤诊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副所长凌志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王金福教授、杭州易文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玲华女士等专家领导参加了签字揭牌仪式。

  授牌暨协议签署仪式结束后,毛伟敏院长、项春生教授、王金福教授等专家为在场嘉宾做了精彩的学术讲座。

  讲座情况简介:

  毛伟敏院长——《肺癌免疫靶向治疗进展

  毛院长首先介绍了以CTLA-4作为靶点的单抗药物Ipilimumab。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了Ipilimumab与CTLA-4的相互作用,两者在结合后通过阻碍CTLA-4与其配体(CD80/CD86)而发生作用,进而阻断CTLA-4可增加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毛院长介绍了最近报道的一项Ⅱ期临床研究发现Ipilimumab联合紫杉醇加卡铂明显改善肺鳞癌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具体的安全性可控。他表示支持进一步开展后续研究全面评价其疗效。

  毛院长接着介绍了以PD-1/PDL1为靶点的另一种单抗药物Nivolumab。Nivolumab是一种实验性、全人源化IgG4、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B7-H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2(PD-L2/B7-DC)的结合。阻断PD-1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可能使T细胞恢复抗肿瘤免疫应答。由于在临床试验效果优异,提前终止临床试验,并获得FDA突破性疗法的认定,批准上市。

  最后,毛院长提出了如何提高免疫治疗安全性的问题。他说,常规的抑制剂和单抗药物还存在一些问题,期待双方能够通过紧密合作,在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取得新的进展。

  项春生教授——《细胞治疗技术进展与挑战

  浙江省细胞药物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项春生教授为嘉宾介绍了细胞治疗技术的最新科研进展以及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项教授介绍了细胞治疗的类别以及技术原理,对细胞因子疗法、过继免疫细胞疗法(又称为免疫效应细胞疗法)、肿瘤疫苗治疗、抗体抗肿瘤生物治疗、肿瘤基因疗法等疗法做了简介,概述了我国细胞治疗行业的发展过程,深入浅出的展示了目前国内外细胞治疗方面所取得的科研进展。

  项教授表示,未来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包括我们与国外在嵌合抗原受体CART技术领域的差距、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应用问题、行业标准的建立、整个细胞治疗行业规范的出台等等。项教授最后提到,今年3月出台的《关于征求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意见的函》以及5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说明了我国政府对细胞治疗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双方实验室的联合攻关有助于推动肿瘤联合治疗的应用发展,相信细胞治疗产业未来会成为真正的造福大众的阳光产业。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科学院博导、王金福教授——《干细胞再生医学应用与展望

  王教授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干细胞再生医学目前应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王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干细胞可以在修复损伤、遗传性疾病、按需制备完整的器官等领域应用,并列举了干细胞再生医学最新应用案例,如造血干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研究在PD中的应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皮肤创伤修复、对糖尿病足治疗、治疗消化疾病、修复骨损伤、治疗失代偿肝硬化等。

  王教授也指出干细胞再生医学目前存在着临床应用的标准化缺失等问题。

  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干细胞治疗是再生医学领域的主角,干细胞今后在替换组织/器官、缺陷性细胞类型的修复、基因治疗的载体、化疗药物的载体会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对健康、美容和延长寿命等方面大有可为。

  背景介绍: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简介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指从自体(患者自己体内的免疫细胞)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经过体外激活和扩增后输入患者体内,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或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一种最新的肿瘤治疗技术。

  具体来讲,生物治疗技术是通过细胞生物学方法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技术。生物治疗技术能有效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达到治疗效果。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特点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以其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预期等优势,已经被公认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方法,是二十一世纪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治疗手段。自体免疫细胞技术可单独适用于各类肿瘤患者的治疗,也可与其它疗法联合应用,尤其对放、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者是非常理想的治疗手段。总之,自体免疫细胞技术在肿瘤的治疗、预防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存期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科学的进步,自体免疫细胞技术已愈来愈完善,也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肿瘤患者的认识和重视,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治疗癌症的流程

  1、用先进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身一定量的外周单核细胞。

  2、在GMP实验室里,分离单个核细胞置于培养瓶中,加入培养液和细胞因子刺激细胞活化增值。

  3、经过7~14天细胞培养,细胞数增至原有数量的几百到上千倍,免疫杀伤能力增加20~100倍。

  4、采血后的第7~14天,开始回输DC、CIK细胞。

  5、经过多个疗程的治疗,有效杀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促进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适应症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适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卵巢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肺癌、喉癌、鼻咽癌、胰腺癌、肝癌、胃癌等实体瘤手术后防止复发,也可以用于多发性骨髓瘤、B淋巴瘤和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复发,还可以用于上述肿瘤的进一步巩固治疗,达到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和抑制肿瘤恶化的目的。但生物治疗不适用于T细胞淋巴瘤患者、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自身免疫病的患者。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分类

  第1类主动免疫治疗:给患者回输能在体内激发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疫苗,旨在诱导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肿瘤产生特异和长期持久的免疫反应;

  第2类过继性免疫治疗:给患者回输具有内在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如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细胞。目前所开展的就是采取的DC/CIK/DC-CIK/CLS的生物治疗技术。

  科学性

  1.与手术配合使用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

  2000年,Yamazaki博士等人在《柳叶刀》杂志报道了体外扩增活化自体淋巴细胞预防肝癌术后肿瘤复发的15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免疫治疗组3年无复发率为48%(对照组为33%),5年无复发率为38%(对照组为22%)

  术后复发

  期间免疫群(76例)对照群(74例)  P值

  5年以内复发45(59%)  57(77%)  0.01

  2年以内复发25(33%)  40(54%)  0.005

  2.与化疗合用延长生存周期:

  江浩等在《化疗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中报道,选择经化疗达完全缓解(CR)>6个月的AL患者41例。19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自体免疫治疗,22例接受同期单纯化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四年持续CR(CCR)率CIK组为73.4%,单纯化疗组四年预期CCR率为27.3%。《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3期

  3.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或可治愈肿瘤:

  2008年第358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美国西雅图市的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对一名52岁男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进行免疫治疗的报道。免疫治疗前,其肿瘤复发并伴随转移,并对高剂量α-干扰素、4周期的高剂量白介素-2及局部切除的治疗方式无效。后给予患者体外扩增并回输特异性CD4+  T细胞,两个月后患者所有的病灶消失,两年内没有肿瘤的复发。这是医学界首例利用复制免疫细胞的方法成功治愈癌症的个案,可以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里程碑。(作著:  Naomi  N.  Hunder博士等)

  权威性

  在第37-39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第7届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上,专家指出“肿瘤生物免疫疗法成为最令人瞩目、最鼓舞人心的焦点,将成为21世纪人类攻克癌症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知名医学专家郝希山院士在业内会议上也特别指出:生物治疗通过调动人类自身机体的防御机制,可抑制肿瘤生长,实现患者自身机体的“自主抗癌”,有望达到完全消灭癌细胞并根治癌症的目的,将成为未来癌症治疗的一个主要方向!

  2008年第358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美国西雅图市的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对一名52岁男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进行免疫治疗的报道。免疫治疗前,其肿瘤复发并伴随转移,并对高剂量α-干扰素、4周期的高剂量白介素-2及局部切除的治疗方式无效。后给予患者体外扩增并回输特异性CD4+  T细胞,两个月后患者所有的病灶消失,两年内没有肿瘤的复发。这是医学界首例利用复制免疫细胞的方法成功治愈癌症的个案,可以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里程碑。

  实效性

  各应用阶段的实效表现:

  1.早期肿瘤术前应用,可全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可以避免由于手术应激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2.手术、放疗或化疗完成后应用,可恢复及加强其免疫抗肿瘤作用,消灭体内残留癌细胞,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

  3.放疗、化疗疗程之间及结束后应用,可增强放疗、化疗疗效提高对化疗、放疗的耐受性并减轻其副作用。

  4.晚期肿瘤已失去手术机会者或体质较差、无法耐受大剂量放、化疗或化疗不敏感及耐药时,单用生物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5.临床治愈患者,定期应用,可以预防转移和复发。

  6.癌前病变应用,可以阻止癌变进程,预防肿瘤的发生。

    与传统治疗相比的效果表现:

  1.激活机体免疫功能,有望彻底消灭肿瘤细胞(包括残余的肿瘤干细胞和其它非增殖期肿瘤细胞),有效降低肿瘤的复发转移,提高肿瘤治愈率;

  2.杀癌力强、杀瘤谱广,对多种肿瘤(包括不适宜手术,放疗不敏感及化疗耐药肿瘤)均有效;

  3.选择性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无毒性作用;与三大治疗联用,增强手术成功率,提高放化疗疗效;

  4.能够避免因三大治疗所致的毒副作用及免疫功能下降;

  5.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央视报道

  ·2009年3月卫生部颁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将生物免疫治疗纳入第三类技术进行管理。

  ·2011年4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生物免疫治疗作出了权威报道,称“生物免疫治疗获得重大进展,早期癌症三分之一可治愈”。

  ·2011年10月3日,生物免疫治疗领域的三位科学家荣获2011诺贝尔医学奖。

  ·2012年2月4日(世界抗癌日)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栏目对肿瘤生物治疗进行了相关报道,报道中指出:生物免疫治疗是肿瘤的绿色疗法,它如同细胞“导弹”,对肿瘤的识别能力较强,能精确点杀肿瘤细胞,而不会伤及人体正常组织,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2012年3月4日,央视《科技之光》再度报道了一个肿瘤病例,在大家的眼里,都认为肿瘤的发生主要群体是中老年,而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报道是一位年满不到20岁的未分化胚胎肉瘤患者。[3]

  ·2012年3月6日央视2套《交易时间》报道:“生物免疫治疗在不损伤机体正常免疫的情况下,清除血液、淋巴中残存的癌细胞,减少了肿瘤细胞复发转移的几率,而治疗费用仅为化疗及靶向药物传统方式的一半。

  ·2013年1月4日世界抗癌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全程报道CLS多细胞治疗技术“CLS多细胞治疗是一种和手术,放化疗,中药治疗不一样的治疗方式,它是通过患者自身细胞在体外特异培养后回输到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式,为广大患者所安全有效的治疗。

  浙江省胸部肿瘤((肺、食管))诊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胸部肿瘤(肺、食管)诊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6月批复开放,重点实验室主任由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毛伟敏教授担任。聘请浙江医科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郑树森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协和肿瘤医院赫捷教授分别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实验室挂靠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内,在依托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下,自筹资金添置了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ThermoFish液相质谱、奥林巴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MD高内涵分析仪、荧光倒置显微镜、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全波长自动酶标仪、多功能酶标仪、活细胞工作站、全自动高通量组织研磨仪、DNA芯片系统、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ifeArcturusXT)、ABI基因分析仪3130xl(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等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并建立了多个技术平台如:肿瘤生物样本库、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博士后工作站、细胞生物研究室、放射生物室、分子病理学研究室、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临床药理室、肿瘤信息学实验室、蛋白质组学研究室、国家卫生部批准的PCR实验室、流式细胞临床检测实验室和SPF级动物实验房,实验总用房2500多平方米。实验室在学科带头人毛伟敏教授的带领下,建设了一支多学科、高层次为主体的团队成员共73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24人,副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10人,也包括了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1名及留学归国人员多名。并围绕胸部肿瘤(肺癌和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复发和转移等关键问题,开发了肿瘤诊治新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诊治流程,实现了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规范化、个性化肿瘤综合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1、胸部肿瘤易感基因发现和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研究;

  2、胸部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研究和预后预测研究等。

  充分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分析和比较肺癌、食管癌与正常人群在先天遗传信息(SNP)和后天遗传改变的差异,并将这些分子遗传信息与疾病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症状、治疗反应、预后与转归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肺癌、食管癌的分子分型标准,以弥补目前临床常规诊断的不足,使肺癌、食管癌的诊断从常规诊断进入到分子诊断的水平,为实现这些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基础。

  以现代生物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研究开发新的疾病诊疗技术手段为主要内容的“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是近年来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以我院丰富的临床资源和“十一五”期间建立的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生物芯片等技术平台为基础,以现代生物技术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为手段,通过建立肿瘤临床标本库和资料库以及临床试验网络,研究开发出针对肺癌、食管癌的易感人群筛选、临床前期发现、早期病人诊断及指导个体化治疗相关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建立各种疾病的分子分型标准,研究制定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规范化、个性化和综合治疗的关键技术与方案。通过“胸部肿瘤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项目的实施,使我省逐步实现胸部肿瘤防治从疾病晚期推移至早期乃至疾病发生之前的转移,力争在上述肺癌、食管癌分子分型或个体化治疗方面有某些“”上突破,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以标准化临床资源库的建设为主要内容,实现现代生物技术与临床相结合的“”上的系统部署,开创我省分子医学新时代;显著提升我省胸部肿瘤临床诊疗的技术水平,为实现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浙江省细胞药物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细胞药物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14年8月批复建设。实验室依托于浙江省政府批复建立的浙江省易文赛细胞药物和制品研究院,由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深研究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项春生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以药学/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生产储存和临床前应用研究/免疫细胞治疗肿瘤技术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研发平台,现有科技人员43名,2100平米的实验室,拥有2000万元的专业从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制品中试生产的相关仪器设备。建有符合GMP标准的细胞洁净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检测控制等实验室,建有细胞库、标本库等多种生物资源的样品库。

  浙江省细胞药物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以开发治疗难治性疾病的细胞药物和制品技术/产品为主,最终目标是研发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细胞药物和制品。实验室有四个研究方向:干细胞与免疫细胞资源库研究、细胞药物与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研究、细胞治疗重大疾病新技术研究、细胞营养和健康研究。主要研究有效治疗肝硬化、糖尿病、帕金森、急性肺损伤、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细胞治疗新技术。开展细胞及其药物研制和应用,药食同源生物资源应用于重大与高发疾病治疗的组件和产品研制及应用,受损细胞修复营养/膳食配套干扰技术应用与重大疾病的辅助治疗等。实验室拟通过项目实施、人才集聚、产品开发、标准制定、专利研发等集成创新,可望推动干细胞及其医疗产业、细胞药物及其制品和细胞营养及其健康等三个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实验室代表着该领域的区域科技前沿,着重解决多个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同时干细胞药物的开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干细胞相关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的拥有,可以提高我省的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水平,带动相关的生物技术服务领域的其他行业,提高浙江省在干细胞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生物治疗制品及生物治疗关键技术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有望使宫内膜干细胞相关技术和产品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浙江省肿瘤医院:

  国内成立最早的四家肿瘤专科医院之一,集肿瘤预防、医疗、科研、信息与教学为一体的浙江省唯一一家省级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医院建于1963年,隶属于浙江省卫生厅,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附属医院,也是绍兴文理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的教学医院。医院医疗用房面积16余万平方米,拥有床位1500张。现有职工1439人,其中卫技人员126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3人,多项课题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肿瘤临床专科设置齐全,将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核素、免疫、基因生物、中医中药等诊治技术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科学合理运用于临床,技术优势著称于省内外。在头颈部肿瘤、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妇科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血液淋巴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上,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病理、影像和检验等工作还荣获了省及国家的质控优秀奖。。肿瘤学科为国家及省医学重点学科,病理科为浙江省医学重点扶持学科;肿瘤外科、放疗科、化疗科、妇瘤科等均为医院重点学科。目前,医院拥有亚洲第一台放疗定位专用多层螺旋CT模拟系统、5台加速器、进口放疗计划系统和用于适形调强放疗的X刀,以及流式细胞仪、数字化X线摄片系统、冷16排CT、核磁共振机、全系列病理实验室设备、全自动组织处理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高档进口医疗设备。

  杭州易文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9年,入驻于我国四大未来科技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是一家为顺应世界细胞和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的快速发展而组建的生物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细胞资源储存、干细胞药物开发、干细胞基础及临床应用技术公共平台建设、免疫细胞治疗肿瘤技术研发等项目的产业化运营。易文赛是美国上市干细胞公司Cryo-Cell中国地区唯一合作伙伴,也是国内唯一从事宫内膜干细胞储存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的企业。易文赛拥有“干细胞与分子诊断联合研发中心”、“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浙江应用细胞技术工程中心”、“杭州市院士工作站”、“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细胞药物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平台,与省内外多家著名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承担或共承担了多项国家或地方各级项目。公司目前已发表了SCI学术论文8篇,申报了14项发明专利,取得了3个美国FDA干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注册备案批号,在相关部门备案了11项企业标准,获得了4项浙江省医疗器械准入许可。易文赛二期12000平方米科研中心建设计划的启动,有望使易文赛成为少数集资源储存、临床前研究、技术服务及产品开发为一体的细胞研究与治疗的产业基地。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