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出租车转包宰客唯一的终结者

11.09.2015  10:19

出租车市场化”裹挟着巨大的民意已无可抵挡,传统出租车业须做出抉择:或者螳臂当车,死于市场的车轮之下;或者顺应改革,立于市场大潮的潮头。

近日杭州媒体报道了如下两起与出租车有关的事件:其一,6名的哥被所在出租车公司以“拖欠承包费”为由告上法庭,但6名的哥大呼“冤枉”,因为他们每人都是连交了5年高达40万元的承包费,何来“拖欠”之说?其二,是下沙出租车拼载、不打表、漫天要价,10元车费疯涨到100元,一口价爱坐不坐,即便是面对记者也有恃无恐。

关于前一起,6名的哥确实冤,但公司也确实没收到钱。这6名的哥开的车都是“转包”来的,承包费都交给了“二车东”。报道称,承包经营权层层转包是当下出租车行业通行的“潜规则”,“的哥”上面有“二老板”和“大老板”,甚至更多的层级。

关于第二起,下沙有关部门已表示要加强监管,并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会看的看门道。层层转包也好,漫天要价也罢,表面上看是企业与司机违规经营、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但追根溯源,都指向同一个问题:现行体制对于出租车数量的管控、门槛的限制,导致了出租车供应的绝对短缺,所以“转包”才有获利的空间,司机才敢不打表、漫天要价。

层层转包,层层获利,每月份子钱都到7000元了,的哥还觉得捡了便宜(因为直接从公司承包每月要交9000元),可见垄断经营下的获利空间有多么大。5年的承包费是40万元,至少够买三辆新车,如果门槛放开,的哥可以自己买车,哪还会有“层层转包”这回事?至于下沙出租车司机漫天要价有恃无恐,他们所“”的,不就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吗?

加强监管是必须的,但监管解决不了体制性痼疾。清除体制性痼疾,唯一的选择就是改革。而改革的方向也是唯一的,就是打破门槛,放开市场。滴滴、优步,不管存在多少的不规范,对乘客权益存在多少潜在的风险,但它们之所以能够迅速获得民意的支持,恰恰是因为它们来自于市场,填补了出租车市场的巨大空白。可以说,“出租车市场化”裹挟着巨大的民意已无可抵挡,传统出租车业必须做出抉择:或者螳臂当车,死于市场的车轮之下;或者顺应改革,立于市场大潮的潮头。

改革必须真改革,不能叶公好龙。广州放开出租车承包费,被称为“广州出租车改革又进一步。”但没有放开市场准入怎么可能有放开出租车承包费?没有第一层楼,怎么可能盖第二层楼?出租车放开份子钱与驾校放开学费倒是异曲同工,都是要在没有第一层楼(市场准入)的前提下建一个好看的空中楼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翟春阳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