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17.03.2015  14:01
   【关键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湖南省桃江四中校长邓世希:
  教育部于2014年12月16日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全科覆盖”,“不分文理”,“等级评价”,“自主选科”等措施。
  《意见》规定,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该意见出发点甚好,赋予学生考试的选择权,打破了长期以来只分文理,简单划分的硬性作法,是考试制度建设的重要突破。毫无疑问,学生的兴趣面、思维能力、个性特征、专注点各有侧重,如果刚性规定高考只能考试文科或理科的科目,必定会扼杀某些学生的特长、天性,甚至是终身发展。新一轮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无疑能有效防范这些弊病的产生。但真正实施起来,路途未免艰辛。一不留神,会导致学生自主选择的迷失。
  《意见》要求高校要在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前,公布对学生水平考试科目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有充足时间做好安排工作。这个规定对高校招录做了明确规定,但也给学生施加了无形的压力。假使学生有意向选择某高校,也有兴趣及能力学习某些科目,但是否会出现高校对水平考试科目的要求跟学生的选择科目发生悖逆或严重分歧的情况呢?这时候,学生该怎么选择?是为了心仪的高校放弃钟爱的学科呢,还是选择感兴趣并擅长的科目而放弃钟意的高校?这个时候学生的选择还会是自由的吗?
  有没有一个好的结合点让学生轻松自如地选择?
  作为一名高中校长,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受教育的学生更好地挖掘出各自的潜能与特质?而这些特质又怎样才能让高校相中并输送到社会,做到人尽其才?考试只是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还应从政策转向实践,更多更好的甄选方式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刘友良 采访整理)          【关键词:两校一市】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赵文华:
  从今年开始,上海交大将探索建立同台竞技、分类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让海归和本土教师打破“出身”界限,按照能力、水平、贡献获得相应评价,教学为主型、研究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三类教师都得到发展空间。以往教师评价受各种因素制约,单部门进行改革很难,在综合改革的框架下有望较快推进。
  百年交通大学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面临新的时代环境,唯有综合改革才能推动办学跃上新台阶。学校坚持问题导向,梳理出20个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试图以协同合作加以突破,实现内涵式发展。比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重要的办学目标,但是单靠教学部门难以完成这样的任务,教师评价、晋升体系必须跟上,引导教师安心给本科生上好课,这就需要综合改革。2014年底,上海交通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得到国家教改办的批准。
  随着3月12日上海交大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综合改革方案的思想内容将融入党代会报告,进而成为推进学校发展进步的一项项改革举措。通过综合改革,建立以制度激励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探索以部市协同为支撑的部属高校自主发展道路,相信实现这样的目标为期不远。(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董少校 采访整理)
   【关键词:高考加分】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校长张德宏:
  谈到规范高考加分政策,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校长张德宏说,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高考加分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曾促进了教育公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加分容易成为人为制造不公,出现了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资格造假等问题,影响了公平公正,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对此,我认为,规范高考加分,确保了教育的公平正义。规范高考加分,有利于防止少数人以获取高考加分为目的的功利性倾向,从而引导教育走向科学发展轨道。对普通高中来说,高考取消一部分不合理的加分,保留一部分合理的加分,有利于学校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蒋夫尔 采访整理) 
   【关键词:自主招生】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黎大志:
  作为湖南省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按照上级要求,今年湖南师大对自主招生政策做了调整,主要变化是:一是考核时间的调整,即考核时间从往年的高考前调整到了高考后,此举更为人性化,不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不会把高校组织的自主招生变成一种“小高考”,让学生疲于应付。二是取消了往年的学生自荐加学校推荐的模式,凡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都可以自我推荐,程序更透明、更严格,有利于消除可能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三是取消笔试,将增加面试的难度,希望能通过自主招生招收一批有个性、有特长、有特点的学生,希望通过面试看到学生学习之外的东西,或者学习方面的特长。尤其欢迎那些综合素质高,与众不同的学生。
  高校招生社会关注度高,对于自主招生来说,要加强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实行阳光招生,铲除有可能产生腐败的土壤,让自主招生更为公平。同时,教育特别是高校要加强自律,提升自身境界,自觉做社会新风尚的引领者和新风尚的模范。(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阳锡叶 采访整理) 
   【关键词:简政放权】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李兴旺:
  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对于省一级来说,就是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结合各自的需求结构、办学条件和经费支撑,自主确定教育发展目标、规划和重点,提出适应自身特点的教育改革发展模式和具体政策举措,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统筹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处理好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外延与内涵的关系,在更高层次建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联动机制,在更大范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更大区域推进教育公平,在更高水平激发教育活力,切实履行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职责。(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冯丽 采访整理)
  【关键词:简政放权】
   山东省潍坊市校长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井光进:
  潍坊市从2004年开始,就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以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为核心的简政放权探索,取消中小学校行政级别,推行校长职级制,建立起保障教育家办学的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政校分开、管办评分离的导向,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把涉及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力全部还给学校:下放学校领导班子“组阁权”,学校副职全部由校长提名,中层干部推行竞聘上岗;下放教师职称评聘权,学校自主制定评聘方案,全体教职工85%以上通过后自主实施;下放评先表彰权,教学能手、政府教学成果奖等全部下放到学校自主组织;下放招生录取权,通过中考改革,将招生录取权下放给高中学校;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权下放初中学校。在此基础上,扩大社会参与监督评价力度,引入第三方专家资源,确保放权放出活力。从实践来看,潍坊的简政放权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