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摩崖石刻,听鲜活故事 春暖花开,一起走出历史的温度

09.03.2018  15:11

  在杭城的登山圈子里,66岁的陶德富小有名气,他曾经设计过适合不同人群的爬山线路,给小孩的、老人的、情侣的,被不少爱好登山的市民收藏。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老陶的足迹已遍布西湖周边的上百条山间小道。爬山的同时,他还义务制作了一批登山指路牌,帮了不少游人的大忙。

  “杭城的山,我基本都跑遍了,所以才想换一种方式看看这片土地。”老陶是个有心人,从去年秋季开始,他开始把目光转向群山间的摩崖石刻,字体大小、印刻时间、背后的故事,每一块时光印记他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很多摩崖石刻虽然不起眼,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醇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它们能被更多的人看到。

  春暖花开,杭城的山山水水成了不少人踏春的好去处。徒步杭城山水间,探秘摩崖石刻,赏美景练身体的同时长知识,春日里来场有温度的休闲文化之旅吧。

  资深登山客

  推荐“另眼看杭城

  杭州山多,闲暇时人们喜欢呼朋唤友去爬爬山。游山玩水之际,经常能看到一些石壁上隐约浮现的石刻印记。可是,你仔细了解过这些摩崖石刻的内容,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吗?

  据了解,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作为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它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依然连绵不断,有着精致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老陶说,目前杭城有许多摩崖石刻,最早的可追溯到唐开元年间。这些摩崖石刻,个个都很有故事。

  比如位于市中心的弥陀寺里,一整面山墙的巨幅摩崖石刻,它是目前杭城已知的面积最大的摩崖石刻。按照记载,该石刻整整花了四年的时间,从清光绪四年(1878年)开始,光绪七年(1881)竣工。“字大几寸,铁画银钩,遒劲圆润,深及八分”。如果撑开五指将手掌覆在其上,你会发现每个字的横向比例居然刚刚好。

  皇城根下的吴山,是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从五代一直到民国,不少文人名士都爱“到此一游”。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云居山上的“感花岩”和阮公祠重阳庵的“吴山福地”。

  在吴山的西面,宽15米的“云山万古”是中国体育史上的唯一石刻,记载了百年前的先人们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寄望。民国元年(1912),秋瑾殉难五周年之际,原光复会浙江军政要人朱瑞、吕公望、叶颂青、沈钧儒等为缅怀先烈,在杭州举办纪念会,重建秋瑾当年倡导的体育会,在云居山勒石为记。

  徜徉西湖山水

  一起走出历史的温度

  “以前登山只求速度和公里数,结果很多地方只是‘到此一游’,其实慢下来登山,品品更有味道,也更有收获。”陶德富说。

  徒步杭城山水间,探秘摩崖石刻,一起走出历史的温度。

  带大家徒步的是喜欢登山的“三剑客”:陶德富、许转运和余好建。网名“永新”的许转运有着更丰富的户外经验,作为杭城最年长的职业户外领队,光徽杭古道他就“”了300多回。而余好建系中国书画名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孔子学院名誉教授、运河文化使者,是杭州海拔最高的城市地标望宸阁顶层《望宸阁记》大幅书法铜雕书写者。

  “三剑客”已经蓄势待发,第一次活动将隆重登场!趁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健身塑形,走起!


吴山飞来石 知道的人真不多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文化厅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收录112位校友及亲属“联大记忆”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仪式10月31日在云南师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