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中国交响乐记忆”

05.05.2016  14:40

  4月29日,知名指挥家郑明勋再次登台北京国家大剧院,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为观众献上一场恢弘的交响音乐会,也为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当晚的音乐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奏了中国作曲家周文中的管弦乐作品《花月正春风》和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的《E大调第七交响曲》。对当代中国观众而言,周文中并非广为人知。他194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建筑学而最终成为作曲家的经历堪称传奇。1954年,他的作品获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首演,后又由柏林爱乐乐团上演。此后,他与贝聿铭、赵无极一起被誉为华人“艺术三宝”。周文中是一位极具中国传统文人气质的作曲家,善于吸取中国古典艺术精华,也深谙西方作曲技法。他的《花月正春风》写于1953年,灵感来自南唐后主李煜的《望江南》,在对昔日浮华的追忆和对眼前萧瑟的感叹中,无限的伤感惆怅扑面而来。布鲁克纳的《E大调第七交响曲》共有4个乐章,全曲长达70多分钟,是布鲁克纳对瓦格纳的纪念和致敬之作。

  自4月8日启动以来,“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舞台迎来了北京、上海、杭州、贵阳、沈阳、济南、西安、台湾等地的12支交响乐团。在21天里,各团围绕本届“中国交响乐记忆”的主题,献上了12场以中国管弦乐作品为主的音乐会,演奏作品既涵盖了广为流传的中国经典作品《瑶族舞曲》、《春节序曲》、《十面埋伏》、《梁祝》等,又呈现了《哀悼进行曲》、《行路难》、《海·帆·港》、《花月正春风》等近百年来弥足珍贵的中国交响乐遗珠,还有《炎黄风情》、《灿烂中华》、《逝去的时光》等当代中国作曲家的杰作,完成了中国交响乐的寻根之旅。

  除地跨南北的优秀交响乐团外,陈佐湟、汤沐海、杨又青等当代乐坛杰出的华人指挥家与世界知名指挥家郑明勋、台湾长荣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葛诺·舒马富斯等也纷纷汇聚于“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舞台之上,为演出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吕思清、殷承宗、杜玄、让·皮耶罗·索布里诺等音乐家也分别在音乐会中奉献了精彩的独奏。

  为吸引更多观众走进音乐厅,国家大剧院推出了万张低价惠民演出票,12场演出平均上座率约九成,迎来观众2万余人次。为了传承并弘扬中国交响乐文化,国家大剧院在前期策划时特地前往施万春、朱践耳、陈钢等老艺术家家中走访,听他们讲述多年来的创作经历和动人故事。

  此外,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还举办了一系列艺术普及活动。4月10日的“中国交响音乐沙龙”上,北京音乐广播主持人谷悦、音乐学者王纪宴与乐迷畅聊中国作曲家及其作品。国家大剧院还特别策划了每晚正式演出前的室内乐展示,吸引了大批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