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体质 关口还需前移
12.02.2015 15:37
本文来源: 教育局
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源在哪儿了。作为大一新生的体质测试,反映的是上一阶段乃至更早的中小学阶段体质健康的基础情况。这里先不论是中小学体育的问题,还是整个基础教育、应试教育的导向问题,也不论整个包括家长、社会等的系统性问题,仅就大一新生体质健康不理想的根源而言,是早就埋下了种子。所谓的早期,就是中小学阶段。
找到病灶所在,那就谈谈医治的问题吧。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提出了治病的上医、中医、下医三个不同层次,即“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其中的道理即从源头治理,从病灶入手,而不是等到病情出现才来就诊医治。今天大学新生体质问题的出现,实际上属于已病之病的状况。当然,这种情况可以在大学时期通过大学体育、相对压力轻一些的学业负担等“下医”手段得到改善或者提高,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难免将来还会复发。
从发展阶段来说,欲病之时、未病阶段,实际上就是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这个时期,无论是身体形成、心理健康完善,还是健康意识、体育运动习惯养成,都有着其他时期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恰恰是这个时期,学业负担过重,应试压力犹存,家长社会矫正,政策导向偏失,教育环境恶化等,导致体育教学被占,体育师资不足,场地资源缺乏,健康认识浅薄等。所谓“未病”本就是一种病、一种认识高度上的病,却被大多数人等闲视之。当前中小学体育就是一种病,虽然这个病症到了大学入学测试才得以发现,却在中小学本没有发病阶段被忽视了。
说到“上医”,古人还有一段高论,大意就是“上医医国,下医医人”。这里且不上升到治理国家之高度,起码我们培养的人才如何为国家发展发挥作用,还是“上医”的问题。我丝毫不怀疑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德育、智育水平之高,我也同样不怀疑这个阶段的体育短板比想象的还要短得多。于是,一切人才培养的效果自然也就随着这个短板消失殆尽了。人没了,国靠谁?
如同我们的“舌尖”是有记忆的一样,无论你走到哪里,愈久愈坚的便是儿时的那一口,这在科学上也被证明是有道理的。同样,从科学、社会学上也能证明体质健康一定是有“记忆”的。打好儿时的体质健康基础,受益终身,相反这种“坏记忆”同样会有着马太效应下的恶性循环。(作者系首都体育学院教授)
本文来源: 教育局
12.02.2015 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