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落实“三项措施”推进基层民族宗教事务网格化管理

05.01.2018  18:23

为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解决潜在矛盾和提升服务水平。镇海区落实“三项措施”,充分借助网格化平台优势,通过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建立了从问题发现到处置结案的闭环工作流程,积极探索精细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民宗事务服务新模式。

一、搭建平台,健全网络。2014年以来,针对社会治理中存在多头治理的状况,镇海区整合60多个标准不一的网格为统一的党委政府的网格,以“农村150户、社区300户”为标准,将全区85个村(社区)划分为733个网格。网格管理日常信息的收集、处理由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完成。网格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对发生的事件和问题进行上报,同时也可接受村(社区)和街道下达的信息指令,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区民宗局、街道的民族宗教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端和PC端,进行三级问题的处置和反馈。

二、整合资源,发挥作用。网格员的日常走访采用“1+1+1+X”模式(即1名网格长+1名联村网格指导员+1批网格员+X名社会志愿者),该模式将街道区域内外社会治理服务各种力量整合到一起,形成了社会治理服务大合唱。截至目前,全区网格共有703名网格长,2087名网格员,607名网格指导员,6322名村(社区)党员,全员下沉到网格一线,同时另外吸纳法律调解、帮扶等社会志愿力量2万余人,确保每周三个半天日常走访和各类宣传、服务一线送达。2015年开始,各镇(街道)统战办在派出所的配合下,对辖区内的少数民族人口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各村、社区此后将这些信息按照居住地归属编入各个网格,明确了基层网格中少数民族群体的服务主体。网格员们按照要求,在日常走访过程中,重点关注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及少数民族群体集中区域的动态情况,尽力做好少数民族群众的“贴心人”与“调解员”。与此同时,网格员们也对可能影响民族关系的事件、公共舆论等加强日常监测,民族领域矛盾纠纷排查研判与预警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责任到点,监管到位。2015年以来,各镇(街道)利用“网格化”管理契机,一方面对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和有害气功的人员、组织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摸,在划分网格时,基本做到了家庭住址清楚、家庭情况清楚、去向动态掌握,有效遏制了本地区邪教组织的形成,并引导已脱离的人员积极向善,回归正常生活;另一方面明确了区域内各个宗教场所的管理归属,基本实现了对宗教场所扩建改建以及日常消防安全的重点布控,有效规范了民间信仰活动及宗教场所的日常运行。2017年平安护航十九大期间,街道干部每天与网格员一道,下网格检查所辖宗教场所与民间信仰点的安全设施,对于存在消防器材老化、数量不足等问题的,立即要求整改,成功为十九大的召开营造了安全、可靠的社会环境。2015年,高教社区的网格员在下基层过程中发现,水木清华小区内的一处住宅聚集大量居民,确认为宗教非法聚集点后,该场所立即被取缔。此外,每周三个半天的网格日常走访,也方便了网格员们对基督教以及民间宗教私设聚会点开展实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