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

29.10.2019  03:21

彰显社会意义

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适应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要求,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互联网、新媒介催生出新的文艺现实,带来文艺观念、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正是建立在这一现实基础上,并努力担负起评价、研究这一新文艺现实的重任。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优秀新媒介文艺作品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对当前网络空间中那些低俗的、模式化的、平面化的产品予以专业性批评、批判,有助于形成正面的价值导向,最终为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可成为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所选择的是目前国内外学界都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立足新媒介文艺“中国现象”,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为中国当代文艺研究超越西方、走向世界创造条件,从而推动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研究学科体系和学术话语。

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可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国家软实力提升。在当今世界,通过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以多种文艺形式向世界传播本国文化,已成为各国共同采用的文化发展战略。在这方面,中国已具备良好基础。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当前中国新媒介文艺热点现象的研究,探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媒介文艺形式有效结合的途径,讲述深植于中国经验的“中国故事”,为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还可促进新时代国民素质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以网络、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介,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媒介环境”。这种环境普遍存在而又不易察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新媒介文艺传递的信息、内容对当代人特别是少年儿童的世界认知、人格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需全面审视中国新媒介文艺创作、生产活动,对新出现的各种现象、作品予以及时评判,坚持“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从而为提高国民素质、健全人格养成提供助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18ZDA28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新媒介文论话语建构研究”(18BZW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 单小曦 于宏英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