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探索开展畲族文化学习圈培育活动

21.11.2014  13:43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畲族优秀文化,临安市积极探索民族文化学习的新模式,在太阳镇浪山村、枫树岭村开展畲族文化学习圈培育活动。

一是突出“指导性”,加强课题研究。在“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现状的影响下,随着畲族居住地的“汉化”,畲族传统文化面临传承的困境。针对这一情况,临安市将教育、文化部门的有关专家学者和民宗、镇村干部组成课题组,在少数民族村探索培育学习圈的可行性课题研究。今年4月,太阳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申报的《乡村畲族文化学习圈培育研究》被列为杭州市规划研究课题。课题组对畲族文化学习圈培育活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学习圈活动得以顺利、有序开展。

二是突出“阶段性”,稳步推出成果。畲族文化学习圈培育,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3—4月):准备阶段,做好开题准备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学习圈管理的相关制度和管理工具。第二阶段(2014年5—6月):启动阶段,建立文化学习圈配套设施、展示中心和图书资料中心,并开展学习圈宣传活动。第三阶段(2014年7月—2015年7月):试行阶段,召开推进会,开始学习圈注册,开展负责人培训,并调查了解各个学习圈的运行情况,协调处理发现的问题。第四阶段(2015年8—9月):总结阶段,对学习圈活动进行评价,评选优秀学习圈进行奖励,总结经验,反思问题。第五阶段(2015年10月以后):推广阶段,在总结的基础上,为其他民族村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乡村居民文化学习圈培育活动。

三是突出“实践性”,开展学习活动。课题组选择在太阳镇开展试点,为浪山村、枫树岭村两个民族村制定了有关活动方案。方案公布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学习圈建设的对象、内容、要求以及活动的时间。在实践中,畲族村民,或有意学习畲族文化的其他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1—2个学习圈开展学习。每个学习圈的人数规模在5—20人之间,组长统一安排开展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并负责记录、摄影等日常管理工作。在课题组的理论指导与精心组织下,群众参与学习圈学习的热情、兴趣比较高。目前,已组建畲族语言学习圈、畲族礼仪学习圈、畲族舞蹈学习圈、畲族服饰学习圈、畲族山歌学习圈等12个学习组织,参加人数达300余人,开展活动共计3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