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各地深入排查粉尘安全隐患 成效显著 特色明显

06.11.2014  13:12


  
      江苏昆山“8•2”粉尘爆炸事故后,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台州市立即启动粉尘企业专项治理,各地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全市对涉及可燃爆粉尘企业共检查900家次,排查隐患1729条,整改1295条,停产整改31家,关闭17家。特色做法:   
      台州:紧急联动 严格标准
该市立即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可燃爆金属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的紧急通知》,对涉及可燃爆粉尘作业整治进行全面部署;组织各地党委政府领导带队开展检查,全面启动各层级安全检查,规定达不到以下两点的作业场所一律取缔:其一必须设置独立厂房,且厂房不得设置在居民区内;其二,相关证照要齐全。同时,还要求对企业的建筑结构、通风除尘、清洁制度、禁火措施、检维修作业等11项情况进行具体检查,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多次复查,消除安全隐患。
      路桥:网格化管理  依法整治
      该区坚持网格化管理原则,全面排摸,建立粉尘企业监管档案,掌握企业基本情况和安全状况,对全区可燃粉尘企业实现分类监管与重点监管。加强部门联合检查力度,形成日常巡查常态机制,实行定时、定期的巡逻,切实把各企业粉尘安全隐患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对问题和隐患零容忍,凡逾期不整改或经整治仍达不到基本粉尘安全要求的企业,依法吊销相关证照、停电等相关措施。
     临海:加强粉尘作业场所安全整治
        该市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粉尘防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作业前检测,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严禁作业人员未经通风和检测进入作业现场;督促企业完善通风除尘等设施,采用通风排尘、抽风排尘或润湿降尘等方式,及时消除场所的粉尘积聚,配备检测仪表,定期对粉尘场所浓度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和检测,落实防火、防静电等安全措施,保持除尘系统泄爆、隔爆装置正常运行,配齐配全空气呼吸器、应急通讯器材、安全绳索等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粉尘爆炸事故发生。
      玉环:开展分类治理
      该县以《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为整治标准,按照“关闭一批、整改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突出解决该县家具木粉和铝粉加工作业企业作业场所的安全隐患,对隐患整改不到位、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不论企业性质、规模大小,均严格落实“四个一律”措施,采取关停、搬迁等措施。同时,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淘汰落后的抛光工艺和设备,通过“机器换人”、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改进生产工艺等手段,实现转型发展,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仙居:开展可燃爆粉尘作业场所“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该局根据各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部署要求,结合县域行业领域实际,制定了可燃爆粉尘作业场所整治行动方案,牵头组织实施。8月中旬,利用一星期时间,组织乡镇(街道)可燃爆金属粉尘作业场所负责人和安管员员培训会,并下发《可燃爆金属粉尘作业场所整治指导手册》220余册,指导开展专项治理,并按照“企业自查、乡镇(街道)属地排查、业务科室跟进检查”的基本思路,及时组织隐患排查,共检查可燃爆各类粉尘作业场所168家,排查隐患53项,已全部落实整改。                                                               
        天台:专题开展涉粉尘生产经营企业安全检查
      该县结合全县涉粉尘企业特点,摸清县内涉粉尘企业的底数,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方案和检查计划,全面检查使覆盖率达到100%。针对涉粉尘企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深化全面的开展隐患排查工作,能够立即排除或整改的,责令企业立即排除或整改;排除或整改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限期排除隐患,并督促企业制定有效监控和整改治理措施,定期监测评估,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