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拼车模式搅乱出租车行业体系?

05.04.2015  09:53

人民优步”加剧专车身份黑白之争

周五,一名私家车司机用uber专车软件拉客。

这两天,一条外埠新闻引起了胡先生的关注:全国“专车第一案”将于4月15日开庭。

案中原告陈超,在去年使用滴滴专车软件在济南西站送客,被客管中心的执法人员认定为非法运营,并罚款2万元。因不服处罚决定,他于近日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要求撤销处罚。

这场官司的结果,很可能会影响到今后专车软件的走向。”胡先生说,之所以这么关注这一开庭,是因为他有一辆私家车和相对灵活的工作时间。他想在空闲的时候,“顺道”做几脚专车生意,来弥补部分养车的开销。

不过,在杭州交通运管部门上月明确告知“私家车不得从事专车运营”后,胡先生暂时打消了这样的念头。“毕竟如果被打为‘黑车’,那就太得不偿失了。如果陈超胜诉,今后的情况可能会有很大不同。”胡先生说。

人民优步”搅局专车市场

在杭州一家媒体上班的小祝,手机上装了三四款打车软件。不过从上周开始,大多数时候她只会使用其中的一款——uber(优步)。

关键是价格便宜,选择最低端的‘人民优步’车型,从单位到家里,只要10多元,首次注册还赠送30元。而如果用‘一号专车’或者‘滴滴专车’,选择最低档的车型,至少也要20多元,uber的价格,甚至比出租车还要低上很多。

据了解,uber是去年进入国内的一款专车软件,倡导“拼车”出行,提高机动车利用率,解决出行难题。小祝说,这款软件对于平时出行次数不多,出行距离不远,对车型要求不高的上班族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uber进入之前,国内的专车市场一直被“快的”和“滴滴”旗下的“一号专车”和“滴滴专车”所垄断。实际上,这款从美国舶来的“洋专车”,起初在叫车价格上并没有比“滴的”两家体现出多大优势。

不过在上月下旬,uber宣布再次降价30%后,进一步拉大了与“滴的”的差距,这个“搅局者”已经有了后来居上的态势。

猛科技执行主编、资深新媒体研究者雄歌说,“滴的”等打车软件兴起至今,差不多一两年时间,而由打车软件延伸出的“专车”的走火,更是只用了不到半年,这说明移动互联网对人们出行方面的影响之巨大和渗透速度之快。

原先招手打车的方式将被淘汰,因为你心急火燎却叫不到的士时,却不知道隔壁那条街上有好几辆空车。出门前用手机软件打车将成为常态。”雄歌说,但打车软件必然是朝着效率更高、更加经济的方向发展。

很多出租车司机转开专车

据业内人士估算,到去年年底,杭州接入一号专车、滴滴专车和uber三大专车平台的车辆,已经达到了4000辆左右,而杭州市区的出租车也只有10000辆左右,目前“专车”的规模已经相当于出租车的四成。

虽然在打车的价格上和出租车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专车数量快速膨胀,给杭州出租车带来的冲击确实显而易见的。

上周,记者用一号专车软件,不到8分钟就叫到了一辆索纳塔轿车。江西籍司机蒋师傅说,一年多前,他还是一名出租车公司司机。去年,他在合同到期之后,加入了专车的队伍。

蒋师傅现在觉得他的选择“很明智”。因为在出租车公司时,车辆每天要交纳的班费350元。他开白班,承担190元。一个月下来,能拉到1万元左右的营业额,扣掉班费后,能赚4000多元。不过到了去年下半年,市面上的专车多起来之后,生意难拉了,每月净收入降到了3000多元。

开上专车后,现在他每月轻松就能赚七八千元,上万元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一个月底薪就有6000多元,汽油费、班费都不用。每个月完成1.8万营业额,超出部分还有提成。”蒋师傅说,他很多前同事,也都转开了专车。

杭州一家出租车公司不愿具名的高管告诉记者,自从去年专车出来之后,出租车公司司机流失严重,收入下降。据他保守估计,杭州一些大的公司司机的流失率都在5%-10%,很多车辆被闲置下来。“以前新增的指标基本上供不应求,但去年杭州新增出租车分配下的指标,很多公司都没招满。

专车仍难破现行政策约束

专车真的有那么好?我看未必,司机的目光应该放长远一些。”上述出租车公司的高管说,出租车司机“跳槽”专车,虽然可以暂时得到收入上的大幅提升,但能否持久却值得怀疑。

那么多的专车软件,现在还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商业行为最终目的都是要盈利,如果没有盈利,还能一直烧钱吗?可以看到现在很多专车已经降低补贴或停止补贴,进入门槛也在提高。

此外,他认为在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下,专车如果不能够解决合法性问题,很难走得远。

上月26日,杭州市交通运管部门约谈了滴滴专车、一号专车、Uber(优步)、神州专车、易到用车等5家专车平台软件公司。

运管部门再次重申“绝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私家车参与专车运营行为”,并通报了去年以来查扣了14辆以“专车”为名从事非法营运的私家车,对其中12辆各处以1万元罚款的情况。

运管部门对“非法营运”的定义为:车辆是非营运车辆,从事相关运营,收取现金,包括支付宝交易、微信支付等途径,或以油费、过路桥费等名义收取的一切有价证券的行为。

到场的4家专车软件公司都表态,将会严格把关纳入平台的车辆资质,清退私家车,而Uber(优步)则缺席了这次谈话。

业内分析Uber的缺席非常好理解,相比一号专车、滴滴打车等平台,通过租车公司吸纳车辆,还可以绕开现行法规的掣肘,Uber的“拼车”模式,则完全与现行法规相抵触。

本周三和周四,记者分别与一号专车、Uber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希望就“目前平台中有多少车辆是私家车”、“如何来对进入平台的车辆和司机进行审核”等问题作答,并发去了邮件。不过到周五截稿时,仍未得到两家公司的回复。

市民认为专车仍缺乏“安全感

事实上,相关部门的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小祝对记者说,她自使用专车软件打车以来,打到的车辆多数都属于“兼职赚外快”的私家车,而且车况差异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前两天我用uber叫了一个车,显示是5分钟到,结果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到。”祝小姐说,开车的是一名50多岁的中老年人,“我发现他软件停掉了,所以没有实时显示时间和位置,而且他看起来对路况也不是很熟悉,车上我还建议他不适合做这个‘兼职’。

这些经历让小祝觉得专车并不是那么“靠谱”,“晚上回去的话,我是绝对不会选择专车的,还是出租车相对来说比较有安全感”。

在浙江浙联律师事务所政府事务部主任律师朱觉明看来,专车属于新生事物,因其便利、高效、经济等方面受到市民欢迎。但与成熟的出租车营运体系相比,不管是在部门监管还是在行业自律上都有所欠缺,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存在缺位。

特别是在法律责任的划分上,非常不明确。私家车参与专车运营,牵涉到乘客、私家车主、软件平台、租车公司、保险公司多个主体,一旦发生严重的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该由谁来承担?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明确。”朱律师说。

交通部:考虑将专车“合法化

既然有这个需求在,那么就不该将需求扼杀,将专车的发展空间完全堵死”。资深新媒体研究者雄歌说,他本人非常赞赏专车的创新,但也支持职能部门打击黑车。

关键是什么样的车属于黑车、什么样的运营行为属于非法运营,还需要职能部门慎重考量,出台法律法规细则,不能说私家车载客就一定是非法运营。

雄歌说,在欧洲很多国家,拼车行为是很普遍,也是被合法化的行为。但这些国家保险法规相当完善,车主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乘客损失先划分责任范围,是谁的责任由谁赔偿,无法弥补的,由乘客的社会保险承担。

今年1月8日,交通部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明:专车业务,将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的原则,鼓励和包容市场创新,承认了“专车”的积极意义,认可“专车”软件“四方协议”。 出台出租车行业改革方案,考虑把专车等新事物纳入。

对这一表态,业内解读为今后政府以更加开放的监管思维,来对待专车进入公共交通体系,解决市民出行难题。

而杭州运管部门在上月的约谈会上也表示,待交通运输部的改革方案出台后,地方将会细化,各条款将会有明文可依。

朱觉明律师说,可以对现在一些专车平台进入出租车领域,例如如何加强安全监管,如何设定较为合理的资质条件,进行相应的完善。

他认为从规范行业的角度出发,政策导向应该将安全法律责任转嫁给专车平台公司这边来,由平台公司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专车是与非 四位不同行业人士怎么看?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商报记者 汪琦 摄影 詹逾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