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拱墅地下管网及河道管理智慧平台投入使用

06.12.2014  11:25

  杭州拱墅区想要制作一张动态的“活地图”,把地下管网及河道管理都纳入其中,实现智能化的城市管理。

  从今年2月份开始,拱墅区城管局开始对地底下的各种管道、网线进行排查,将污水管网、排水管网、河道流向、雨水井记录在案。

  目前,这张记录了拱墅区地下水情的“地图”——地下管网及河道管理智慧平台已经构建完成,正式投入使用。以后,打开这张“地图”,只要点击鼠标,地下管网、雨污水井等各种数据都会自动显现。

  这个智能平台主要整合了三部分的数据,如拱墅区地下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的6万多组各类数据,在这个平台上,工作人员想看拱墅区哪个小区周边地下管网,鼠标点下就一目了然,可以查到每条管网的长度、管径、材质以及离地面的距离;还能借助新一代网络、智能传感器等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对河道的水位、雨量、水质、视频监控等进行全方位的信息采集,拱墅区的河道水系图、圩区、闸泵站、排放口、排水户、低洼积水点等都能在上面找到;有一个结合山洪灾害的预警平台,以及与省、市气象台、省市防汛办数据等资源的共享,实现全区河道水系图、圩区、闸泵站、排放口、排水户、低洼积水点等各种属性的动态显示、查询、统计,提高防汛抗台等应急能力。

  拱墅区规划发展科科长张东平介绍,明年,这个地下管网及河道管理智慧平台还将继续升级,着重开发“智慧防涝”这个功能。“届时,我们会在雨水管网的主要节点上增加流量监测仪,通过对雨量、雨水管网流量、流速以及路面的地势高低进行数据分析,预警哪些路段可能会出现积水。”

  另外,他们还将开发一个APP软件,实现移动端信息查询、巡查结果录入、拍照及视频上传等功能,同时能够记录巡查人员的巡查时间,路线,并进行管理,确保巡查不留死角,突发事件能快速上报。

  本报记者孙晶晶

  本报通讯员胡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