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区文化“三联”

03.11.2015  13:17
  一条京杭大运河,沿河上百个老手艺,串联在一起会有什么火花?
  拱墅区有个“一河串百艺”活动:一头连着运河边的百年老企业,一头连着年轻的设计师。每年,拱墅区文广新局与工艺美术博物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合作,由设计导师和青年设计师带着在杭高校的学生,走进杭州知名传统制造业企业,请来工美大师手把手教,让“90后”、“00后”体验非遗文化,为老字号提供新的设计创新作品与思路。
  活动办了两年,作品让人挺吃惊的:菜刀上装上运动感知配件,手机的APP软件显示切菜速度。“一只鸡,二会飞,三个铜板买来滴”的杭州话童谣,印在了雨伞、抱枕上。与王星记合作的钱塘西子扇,时尚又实用,还入围了杭州城市礼品单。
  “政府部门+文化机构+高校”跨界组合,一起为公共文化出点子,这样的方式在拱墅区还有不少。近年来,该区创新推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 “三联模式”。
  “三联”是指文化联盟、联姻、联群,这个“+号”打破了长期制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的瓶颈。
  其中,“联盟”整合了辖地单位,建一个文化大平台。打通辖区博物馆、社区的文化站、电影院剧院,实现文化设施、信息、人才、产品共享。比如,在拱墅各院校,社团文化可以向社会开放,浙大城市学院汉服社、国学诵读社,浙江树人大学茶艺社、手语社都很受欢迎。
  “联姻”主要是以“文教联姻”、“文体联姻”、“文旅联姻”、“文商联姻”等为载体,整合教育、体育、旅游、商业等政府部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老开心茶馆、富义仓•韵和书院、剑瓷视界艺术馆、柔之艺太极馆、丝联166文创园区、浙窑公园、舒羽咖啡,如今都是拱墅区热门的民营文化体验点。
  “联群”是将文化送入群众当中,把老年人、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让文化普惠全体百姓,实现服务均等化。拱墅区图书馆,推出了以外来建设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小型阅览室为平台的“工地图书馆”。
  “有品质、有内涵,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靠几个部门、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拱墅区文广新局局长黄玲说,这套做法的亮点在于整合资源,由政府部门出面,让各单位、各院校、各商家手拉手,共同参与到文化建设上来,给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