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你一招 解几何新题型巧妙不耗时

02.04.2015  17:06




        中考数学中,几何部分(空间与图形)约占40%。以前的几何题,图形都是事先配好,考生只需根据给定图形作答。近年,关于作图(画图)的题目又有新动向:考查数学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的转化能力。有些几何题只给文字,学生解题第一步是“画图”,很考验综合能力,一旦图画错,解题就大受影响。拱墅区初中数学教研员姚琪翔,针对几何题给出了解答技巧。 
        (2014年中考第16题)点A,B,C都在半径为r的圆上,直线AD⊥直线BC,垂足为D,直线BE⊥直线AC,垂足为E,直线AD与BE相交于点H,若BH=■AC,则∠ABC所对的弧长等于____(长度单位)。 
        解析 
        此题是去年中考填空压轴题,4分,实测统计平均分不到1分。 
        此题图形很难一次画正确,考生开始一般先会画出这样的草图:A、B、C三点大致等距分布在圆周上,图中都是线段(图1),明显未满足BH与AC的数量关系(BH=■AC)这一条件,同时题目中两次垂直、得交点,有大量的字母需标注,如果平时相关知识掌握不到位,图形容易出现错误,这样解答时走弯路、费时间是不可避免的;另外,有的同学不会分析题意,漠视多次出现的“直线”一词,没有进行分类讨论,产生了“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解题策略 
        (1)在通读试题基础上再动手画草图,要有修改草图的心理准备,消除紧张情绪; 
        (2)要结合具体条件,逐步修正图形。如图1中的BH明显小于AC,不符合题意,那么尝试改变B、C两点位置,如把点B逐渐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思考能否符合题目要求,从而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3)要对重要词句保持高度敏感。题中的“直线”反复出现,它是一个重要“提示”——如果你画的都是线段,这时就要考虑图形的其他可能情况(如图2);推而广之,对于已知条件中的“直线”、“射线”还是“线段”等表述要高度敏感; 
        (4)要有分类讨论思想。当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时,常有多种可能,会得到不同结果。如交换A、B、C不同顺序,出现新图形(如图3); 
        (5)要学会合情推理。其一,已知半径求弧长,即为求弧的度数(角的度数),此度数必为特殊角度数,可有由BH=■AC这一数量关系推算度数;其二,由图2观察可得∠ABC应为锐角,那么它有可能是钝角吗?这样的思考也能指导开展分类讨论; 
        (6)图不准也有利用价值。虽然图1不够准确,但如果正确使用BH=■AC这一条件,不被所画图形中直观的线段长短干扰,也能得出其中一个正确答案; 
        (7)要及时标注。对于垂直、角相等或者线段相等等条件要用常规符号在图形上及时标注,例如直角标记等,可以强化图形语言的直观性,帮助学生高效归纳已知条件。 
        (8)要加强平时训练。几何复习中,有意识地根据已知条件自己动手画图,积累基本经验,培养分析、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数学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的能力。 

        名师 
        名片 
        姚琪翔 
        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拱墅区首届“十佳教师”,参与、主持多个省市级科研课题,论文曾获省、市级一二等奖。 
        考场建议     
        很多考生平时做题不错,一到考试就时间来不及。所以,中考不仅考解题能力,也考验心态。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1.试卷难度一般是由易到难,最好从上到下做。有些学生觉得后面的大题分值多、先做,一旦碰到难题卡住,再回过头做前面的题目,心态就失衡了,时间也来不及。 
        2.能做的先做,难做的跳过。去年中考21题较难,不少同学卡住了,没想到后两个大题相对容易,导致该拿分没拿到。所以要懂“舍得”。 
        3.能拿的分不能丢。做大题是按步骤给分,考生不要一看难就直接放弃。如果一些步骤能做就做一做,积攒起来也有不少考分。 
        4.平常做题不提倡,但中考不同,像选择题和填空题如果真不会,不妨用排除法或特殊值法,也许有意外惊喜。 
        【正确解答】       
        如图2,易得△ADC∽△BDH,所以BH∶AC=BD∶AD,而BH=■AC,可得BD= 
        ■AD,得∠ABC=30°,弧AC为60°,所以∠ABC所对的弧长为■πr; 
        如图3,易得△ADC∽△BDH,所以BH∶AC=BD∶AD,而BH=■AC,可得BD=■AD,得∠ABD=30°,∠ABC=150°,则优弧AC为300°,所以∠ABC所对的弧长为■πr;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πr或者■πr。 

        复习建议 
        离中考还有约三个月,用好这段时间,成绩或许能提升一个档次。 
        复习阶段,考生一定要跟着老师走。老师有总的复习计划,且计划是教师团队合力形成的,经得起推敲。复习一般分为三轮—— 
        ●第一轮:夯实基础。1、目前很多初三生处在第一轮复习中后期。这时候,考生别急着做模拟卷,而是要重温课本,构建一个三年数学知识框架,明确知识点间的关系。一定要研究透书本上的例题(习题),因为很多中考题都由此改编。 
        2、用好《命题细则》,仔细对照各条目“自我审查”,了解中考到底考啥、考点掌握程度有啥要求。 
        3、同时试着提升运算能力。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有的同学习惯用配方法,其实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更简单,要学会巧算。养成打草稿的习惯也很重要,不要东演算一题,西画一张图,最后算到哪步自己都糊涂了。 
        ●第二轮:提炼提升。1、别光听老师讲试题,一定要自己先解题,注重自己解题思维过程的经验积累。探索“多题归一”,形成通法、通解。2、有一本自己的纠错本,要对每道错题进行反思并备注解题思路及错误原因,避免重复错误。 
        ●第三轮:实战演习。找中考模拟卷进行定时实战训练,保持手感。不要陷入题海战术,应该每做一张卷,都反思总结批注试题,方便考前查阅。千万不要试着压题。中考数学中,几何部分(空间与图形)约占40%。以前的几何题,图形都是事先配好,考生只需根据给定图形作答。近年,关于作图(画图)的题目又有新动向:考查数学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的转化能力。有些几何题只给文字,学生解题第一步是“画图”,很考验综合能力,一旦图画错,解题就大受影响。拱墅区初中数学教研员姚琪翔,针对几何题给出了解答技巧。 
        (2014年中考第16题)点A,B,C都在半径为r的圆上,直线AD⊥直线BC,垂足为D,直线BE⊥直线AC,垂足为E,直线AD与BE相交于点H,若BH=■AC,则∠ABC所对的弧长等于____(长度单位)。 
        解析 
        此题是去年中考填空压轴题,4分,实测统计平均分不到1分。 
        此题图形很难一次画正确,考生开始一般先会画出这样的草图:A、B、C三点大致等距分布在圆周上,图中都是线段(图1),明显未满足BH与AC的数量关系(BH=■AC)这一条件,同时题目中两次垂直、得交点,有大量的字母需标注,如果平时相关知识掌握不到位,图形容易出现错误,这样解答时走弯路、费时间是不可避免的;另外,有的同学不会分析题意,漠视多次出现的“直线”一词,没有进行分类讨论,产生了“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解题策略 
        (1)在通读试题基础上再动手画草图,要有修改草图的心理准备,消除紧张情绪; 
        (2)要结合具体条件,逐步修正图形。如图1中的BH明显小于AC,不符合题意,那么尝试改变B、C两点位置,如把点B逐渐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思考能否符合题目要求,从而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3)要对重要词句保持高度敏感。题中的“直线”反复出现,它是一个重要“提示”——如果你画的都是线段,这时就要考虑图形的其他可能情况(如图2);推而广之,对于已知条件中的“直线”、“射线”还是“线段”等表述要高度敏感; 
        (4)要有分类讨论思想。当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时,常有多种可能,会得到不同结果。如交换A、B、C不同顺序,出现新图形(如图3); 
        (5)要学会合情推理。其一,已知半径求弧长,即为求弧的度数(角的度数),此度数必为特殊角度数,可有由BH=■AC这一数量关系推算度数;其二,由图2观察可得∠ABC应为锐角,那么它有可能是钝角吗?这样的思考也能指导开展分类讨论; 
        (6)图不准也有利用价值。虽然图1不够准确,但如果正确使用BH=■AC这一条件,不被所画图形中直观的线段长短干扰,也能得出其中一个正确答案; 
        (7)要及时标注。对于垂直、角相等或者线段相等等条件要用常规符号在图形上及时标注,例如直角标记等,可以强化图形语言的直观性,帮助学生高效归纳已知条件。
    (8)要加强平时训练。几何复习中,有意识地根据已知条件自己动手画图,积累基本经验,培养分析、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数学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的能力。 
        名师 
        名片 
        姚琪翔 
        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拱墅区首届“十佳教师”,参与、主持多个省市级科研课题,论文曾获省、市级一二等奖。 
        考场建议     
        很多考生平时做题不错,一到考试就时间来不及。所以,中考不仅考解题能力,也考验心态。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1.试卷难度一般是由易到难,最好从上到下做。有些学生觉得后面的大题分值多、先做,一旦碰到难题卡住,再回过头做前面的题目,心态就失衡了,时间也来不及。 
        2.能做的先做,难做的跳过。去年中考21题较难,不少同学卡住了,没想到后两个大题相对容易,导致该拿分没拿到。所以要懂“舍得”。 
        3.能拿的分不能丢。做大题是按步骤给分,考生不要一看难就直接放弃。如果一些步骤能做就做一做,积攒起来也有不少考分。 
        4.平常做题不提倡,但中考不同,像选择题和填空题如果真不会,不妨用排除法或特殊值法,也许有意外惊喜。 
        【正确解答】 
        如图2,易得△ADC∽△BDH,所以BH∶AC=BD∶AD,而BH=■AC,可得BD= 
        ■AD,得∠ABC=30°,弧AC为60°,所以∠ABC所对的弧长为■πr; 
        如图3,易得△ADC∽△BDH,所以BH∶AC=BD∶AD,而BH=■AC,可得BD=■AD,得∠ABD=30°,∠ABC=150°,则优弧AC为300°,所以∠ABC所对的弧长为■πr;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πr或者■πr。 
        复习建议 
        离中考还有约三个月,用好这段时间,成绩或许能提升一个档次。 
        复习阶段,考生一定要跟着老师走。老师有总的复习计划,且计划是教师团队合力形成的,经得起推敲。复习一般分为三轮—— 
        ●第一轮:夯实基础。1、目前很多初三生处在第一轮复习中后期。这时候,考生别急着做模拟卷,而是要重温课本,构建一个三年数学知识框架,明确知识点间的关系。一定要研究透书本上的例题(习题),因为很多中考题都由此改编。 
        2、用好《命题细则》,仔细对照各条目“自我审查”,了解中考到底考啥、考点掌握程度有啥要求。 
        3、同时试着提升运算能力。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有的同学习惯用配方法,其实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更简单,要学会巧算。养成打草稿的习惯也很重要,不要东演算一题,西画一张图,最后算到哪步自己都糊涂了。 
        ●第二轮:提炼提升。1、别光听老师讲试题,一定要自己先解题,注重自己解题思维过程的经验积累。探索“多题归一”,形成通法、通解。2、有一本自己的纠错本,要对每道错题进行反思并备注解题思路及错误原因,避免重复错误。 
        ●第三轮:实战演习。找中考模拟卷进行定时实战训练,保持手感。不要陷入题海战术,应该每做一张卷,都反思总结批注试题,方便考前查阅。千万不要试着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