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企业大规模招聘“90后”,招聘意愿历年来最强

21.03.2015  13:16

  很多企业也在头疼一个问题:留住“90后”为什么这么难?

  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的“90后”同事越来越多了?前程无忧网站近日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显示,计划增加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招聘的雇主占47.2%,是历次调查中雇主招聘大学生意愿最强的一次。

  75.0%的雇主计划招聘工作年限在2年内的年轻员工,同样达到历史最高。为了“抓牢”年轻人,企业“校招”(校园招聘)目前已经从9月提前到3月,除了招揽应届生,很多企业也十分欢迎即将进行实习的大三学生。

  在杭州,“90后”同样越来越受职场欢迎——在上周二举办的杭州2015“春招”大会上,满眼都是专门奔着招募“90后”、应届生的企业。

  不过,跳槽率太高、不愿意受约束、经常“挑战”上司等“90后”们的职场通病,也成了众多人力资源主管头痛的话题。很多HR早就开始研究:为什么留住“90后”那么难?怎样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发挥更多的潜能?

   “快乐工作”理念非常强烈

  德力西集团每年会固定招聘一批应届生,最近几年都提前到3月份开始招人,经过几个月的磨合,等这些学生毕业了,对工作也就适应了,留用率可以达到八成以上。

  招聘经理叶先生说,近几年陆续“出山”的“90后”们,对工作的态度、想法,与“80后”差别很大。

  “对待公司和工作,‘80后’群体看重的主要有三个因素:企业发展前景、薪酬待遇、公司的稳定及规范程度;‘90后’看重的是:个人学习和成长、个人的存在感、工作带来的快乐。

  “‘90后’非常注重在公司里能不能‘实现自我’,他们不甘心只接受命令,而是会积极要求参与部门决策,需要经常‘刷刷存在感’。他们‘快乐工作’的理念也非常强烈,意见没有被采纳、与上司性情不合,都是辞职走人的理由。‘90后’认为年轻人哪里都有机会。”

  叶先生说,“90后”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经常为公司带来创新和改变。他提到得力助手小欧。

  小欧1992年出生,2013年大学毕业,叶先生把他招进公司。小欧进来后做了个“大动作”,帮公司建了招聘微信、微博平台。以往,公司的网络招聘都是通过智联、51job等现成的第三方平台进行的,小欧引入“社交化招聘”的概念后,效果突飞猛进——去年,公司有20%的人才都是通过微信、微博招聘进来的,且人才质量很高。

  叶先生说,公司愿意为“90后”做更多的改变,比如上司也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倾听”,给这些年轻人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用各种办法来留住他们,也从他们身上学习新的东西。

   如何留住“90后”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经理宋先生,最关注的是“90后”的流动性。

  “总体来说,进公司三年以上的员工,稳定性比较好,不太容易跳槽;而进公司一两年的年轻员工,离职率会比较高。一方面这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机会多,诱惑更多,他们的想法很容易变化。另一方面,我发现如果没有得到晋升、加薪、培训等,‘90后’通常很难在一个岗位上耐心地待三年,企业需要不断地用加薪、晋升等因素去刺激他们,才能留住他们。”

  面对职场遇到的困难,出于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90后”有时显得直率甚至尖锐。

  比如招聘时告诉他们工作地点在滨江,“80后”通常会平静地接受,“40分钟的车程,还行”;但“90后”普遍嫌远,很多人直接就说“太远了!”马上会问:“有没有宿舍,住宿标准是什么?”

  比如对工作任务有不同意见,“80后”接受的规则是“不管怎样先执行后沟通”;但“90后”就会直接说出来,没有沟通好他会发自内心地抗拒去执行,因为他们做事情一大衡量标准就是要“快乐”。

   职场“90后”有四种类型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陈丽,把“85后”、“90后”职场人群,归纳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迷茫型”。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随波逐流,但同时又喜欢攀比。同学、朋友在做什么、做得好不好,对他们能否安心工作,影响很大。

  第二种是“任性型”。他们或许家境优越,或许个性很强,工作只为个人喜好,不为钱。决定他们做事情的很大原因是自己“要不要、想不想”,有时一言不合就会走人。陈经理幽默地说,这个类型的代表人物是王思聪。

  第三种是“优秀型”。他们能力很强,但价码也高,对薪酬和职位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满足他,会认为这是不公平而断然离开。

  第四种是“常规型”,能冷静认识自己和企业,有一定的忍耐力,能较好地融入企业。

  “企业欢迎的是第三种、第四种‘90后’人才,但现在第一种、第二种的也很多。”陈经理说,这两类是离职率最高的人群,企业也努力想留住他们,但发现真的很难。

  “90后”人群想自己创业的特别多,陈经理也提醒:“现在大学生很多选择开网店,但淘宝系生态圈已经有些过热了,除非有特别好的资源,不然现在开网店很难获得你想像中的成功。创业结合专业,或回归实业,也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