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来的GDP

08.01.2016  07:15

    去年12月9日曝出的尚未完工的天津水岸银座超高商业楼盘的拆除计划,刷新了“中国第一拆”。而往前再推1个月,从未投入使用的118米高的环球西安中心金花办公大楼被爆破拆除,则被称为“中国第一爆”。一时之间,短命建筑话题成为关注焦点。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建筑拆除管理政策研究》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共有46亿平方米建筑被拆除,其中20亿平方米建筑在拆除时寿命小于40年。以此推算,“十二五”期间,每年过早拆除建筑面积将达到4.6亿平方米。有媒体粗略估计,如果按照每平方米拆除费用1000元人民币计算,则每年建筑过早拆除要花费4600亿元人民币。

    按着GDP的计算方式,大楼建起来,各种建设费用、人工费用、大楼出售收入全部计入GDP,当没几年大楼轰地一声爆破,各种拆除费用、安置费用又计入GDP,接下来在原址继续盖大楼……我们的GDP数字就像这些摩天大楼一样咻咻地蹿,可是这一切有意义吗?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建筑为50年到100年。请问你在中国见过多少五十年、一百年的高层建筑?

    大建大拆背后的逻辑就是政府的业绩。有个专家说得一针见血:“在土地财政的驱使下,一些地方政府会利用‘腾笼换鸟’的方式,卖旧楼、建新区。最驾轻就熟的做法就是卖掉市中心的老办公楼、学校等不能产出GDP的土地和房屋,大举迁往新区,既实现了拉动新区、提升政府形象的意图,又可以增加卖地收入,通过商业运作改造旧城,可谓一举多得。

    那么这种业绩有意义吗?首先是造成大量的浪费。明明可以使用几十年上百年的建筑,仅仅使用了几年十几年后就爆破拆除,造成巨额的浪费。几千亿的拆除费用,几万亿尚可使用的建筑就这样烟消云散,这些钱要是用在教育上、医疗上该多好啊。其次,不断地盖楼和拆除,使得建筑商没有动机去建造那些能够使用上百年的建筑,反正用个十几年就要拆掉,这种心态使得建筑越造越烂,偷工减料,使得不安全建筑越来越多。这种大拆大建的风气流行,使得建筑质量开始劣币淘汰良币。

    最后一个是如此大拆,极不环保。据《建筑拆除管理政策研究》报告统计,大拆大建下,中国每年因过早拆除将增加建筑垃圾约4亿吨,约占我国年产垃圾总量的40%,同时为我国每年增加约10%的碳排放量。比如高118米、总建筑面积37290平方米的环球西安中心金花办公大楼爆破时楼内安装了1.4吨的定制炸药和1.2万枚雷管,大楼在10秒内顷刻倒塌。建筑垃圾20多米高,堆了两三个足球场大的地方。

    因此,制止短命建筑最好的办法是政府业绩去GDP,同时对拆除建筑立法,拆除建筑必须符合法律,同时必须支付高昂的环保费。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岑嵘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