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本55出压缩到7折戏 越剧版《牡丹亭》一心要将唯美进行到底

13.12.2014  09:34

昨晚的杭州简直就是风雅之夜,那厢,古琴盛会在红星剧院上演;这厢,在可以容纳2000多人的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由浙江越剧团打造的年度大戏——越剧音乐诗画剧《牡丹亭》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廖琪瑛饰演柳梦梅和谢莉莉饰演的杜丽娘,首次以越剧的形式展现唯美爱情。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亭!一演就是四百年的《牡丹亭》,在昆曲舞台上有非常强势的体现——上个世纪90年代初,陈世铮曾经把全本昆曲《牡丹亭》搬上美国舞台,除了唱腔、服装都达到了精美极致,他甚至在舞台和观众中间,修了一方迷你池塘,里面有几对鸳鸯,在水中不时扑打翅膀。之后最为著名的白先勇的青春版,需要花上三个晚上9个小时,浙昆版55折则是两晚;而北京皇家粮仓的厅堂版、杭州南宋御街的体验版,更是让更多人走进这个凄美故事。

可认昆曲为奶娘的越剧,能否将《牡丹亭》的美如数展出?对此,越剧版《牡丹亭》的导演陶铁斧表示:“责任重大,压力山大。”作为昆曲大师汪世瑜最得意的大弟子——浙江越剧团团长陶铁斧在调入浙越之前有着30多年的昆曲表演经验,而他最著名的角色,就是柳梦梅。“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其集诗、画、音、舞、光、声为一体的唯美,是很多剧种都无法比拟的。选择用‘青春曼妙’的越剧对《牡丹亭》进行全新演绎,更多的是我们对古典文学的敬仰,使其能在更多不同的传媒载体上得以传播、展示和弘扬。”陶铁斧说。昨晚观众最大的感受,恐怕也是唯美,无论是舞台的布景、灯光还是演员的衣裙、表演,处处彰显唯美写意的风格。

这次身兼编剧和导演数职,陶铁斧想以“以简驭繁”的审美概念,适应现代观众,尤其青年观众的视觉审美,为此,他将越剧版从原本的55出压缩到了7折戏。2012年初,他正式进入越剧《牡丹亭》的剧本创作。相较于原创剧本,有着各种演绎版本的《牡丹亭》的创作可谓难上加难,为此,陶铁斧在三年时间里来来回回修改了十余稿。他坦言,白天改,睡里梦里都在改剧本。为了排出独具匠心的“冥判”和“魂游”,他更是半夜起床,在灰暗的月光下寻找阴世氛围。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张玫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