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亮点“扮靓”外贸形势 新引擎效果初显蓄势下半场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7.07.2015  17:16

  不出业界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负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9%。其中,出口6.57万亿元,增长0.9%;进口4.96万亿元,下降15.5%;贸易顺差1.61万亿元,扩大1.5倍。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深度调整的情况下,我国对外贸易受到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但他同时指出,从数据来看,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外贸在产品结构、合作伙伴、企业业态上均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那么,这些“可喜的变化”隐藏在哪些数字里呢?下半年外贸形势会否回暖?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
  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3.78万亿元,增长3%,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6%;部分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保持良好增势:轨道交通设备出口增长28.3%,手机增长19.7%,医疗仪器及器械增长9.3%,纺织机械增长6.1%,金属加工机床增长3.6%。这是我国外贸企业正在加快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更加注重高端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最直接体现。
  黄颂平指出,上半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持续得到优化,机电产品、部分高端产品出口增速较快。
  去年以来,我国拉开国际产能合作大幕。伴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等办法的颁布,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等大型高端制造业开始“出海”。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以先进机电技术为核心的企业走出国门,为我国高端技术产业的出口和外贸产品结构的优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支撑。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后外贸业转型的一个必然选择。劳动力成本上涨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制约了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出口的可能,同时,人民币汇率高位震荡使企业出口成本进一步增加。因此,继续靠“大进大出”拉动外贸增长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唯有靠高端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支撑,才能赢得我国外贸形势的未来。
  7月15日,国务院促外贸再出六招。其中,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及进口贴息政策支持范围备受关注。显然,这些举措将扩大优惠利率进口信贷覆盖面,加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及国内需求较大的部分消费品等进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贸易伙伴更趋多元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仅维持低速增长,由此造成的外需低迷是影响我国出口的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我国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形势却打开了良好局面。
  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幅均实现了两位数的较高速增长,均超过17%;对东盟、印度、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表现也不俗,分别增长9.5%、10.7%、3.7%和12.9%。不难看出,我国外贸多元化取得新进展,区域布局趋向合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贸易伙伴结构的多元化表明我国与新兴市场直接贸易的互补性日益显现。“我们在调结构的过程中,在对欧、日贸易下滑的同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兴市场的出口保持了健康态势,这表明拓展新兴市场将是未来外贸新的增长点。”
  民营企业异军突起
  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是我国上半年外贸形势出现的另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值4.14万亿元,下降0.5%,占总值的35.9%,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所占比例的不断攀升,表明我国外贸自主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黄颂平指出。
  今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这些政策措施大大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为民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拓宽产品广度和深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两天前的国务院常务会再次提出,要大力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推动全国一体化通关,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在沿海各口岸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同时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等。不断地推动对外贸易便利化,为外贸企业减负助力。
  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渐落地,拉动外贸效果初显,二季度以来进出口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多位专家表示,下半年,外部环境和进口需求都将逐步好转,包括跨境电商、“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自贸区等带来的外贸增长新动能已在逐步累积,再加上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效果显现,进出口形势将有所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