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都探索药品远程电子监管新模式

06.01.2016  19:10

本报讯 “以前开展药品安全检査,局里要分成几组逐户检查,不仅人手不够,时间还都耗在路上。现在打开电脑,轻点鼠标,无论是药品连锁公司、单体药店,还是乡村药房,都能通过药品安全远程电子监控中心观察到,并能够及时下达处置指令,实现了药品安全监管全覆盖。”12月16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市场监管局药品综合监管科科长任有军在该局远程电子监管中心感慨地说。

职能调整后,作为担负着生产、流通领域药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对众多的药品经营单位和药品质量实施监管?江都区工商局审时度势,把工作重点放在构建现代监管机制上,通过把握关键节点、开展信息查询、实行网络监控,实现药品安全的精准监管,较好地解决了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

把握关键节点,使药品安全监管由全面出击转为重点突破。该局与江苏源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首先在扬州同康泰大药房等4家药品连锁公司实行药品安全远程电子监管新模式,并将加盟的156家门店信息一并录入,上传到该局药品安全远程电子监控中心,形成区局—公司—门店三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有效对接,实现对辖区药品购进、销售、库存、有效期等情况的网上监管,精准掌握和全面监控药品安全动态,从而提高了药品安全监管效能。

开展信息查询,使药品安全监管由跟踪清査转为平台预警。过去,该局组织“问题药品”清査,通常是因为上级统一部署或消费者举报,一直处于被动监管状态。该局创新监管手段,依托“互联网+”技术,将公司经销的药品名称、厂名厂址、购进渠道、验收、退货等扫码录入药品查询系统,监管人员只要打开计算机,便可查看到药品安全信息,及时掌握“问题药品”信息,并利用系统平台向药店发布下架退市指令。该局还建起了药品安全管理监控中心,每周对各大药品连锁公司、单体药店购销药品进行“体检”,一旦发现“问题药品”,能够及时下达处置指令。今年10月,该局接到清查“问题银杏叶片”通知后,通过药品备案系统,在第一时间锁定了“问题银杏叶片”的生产批次,检查了24家药店,封存召回“问题银杏叶片”1200余盒,保障了群众用药安全。

实行网络监控,使药品安全监管由质量监管转为行为监管。农村药品市场点多面广,是监管薄弱环节。如何将遍布城乡的药品经营单位有效纳入监管视野,不需逐户检查就能快速锁定“问题药品”?今年年初,该局打破传统的监管模式,从直接监管药品质量转为监管经营行为,为全区156家药品连锁加盟企业、162家单体药店建起了电子系统索证索票、进货台账数据库和企业失信违法行为曝光制度,促进诚信经营与公平竞争。

除了提升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推行远程电子监管系统更大的意义在于及时发布相关法律法规和信用信息,引导药品经营者守法经营。”该局副局长王勇说。近年来,该区先后被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为“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被江苏省放心消费创建办公室评为“江苏省放心消费先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