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矿科普金字招牌

29.07.2016  05:06

        提到科普,大家并不陌生,大多数人都能说出一二。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后,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科普热。

  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时,再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要求中国地质博物馆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以真诚服务青少年为重点,更好发挥地学研究基地、科普殿堂的作用,努力把中国地质博物馆办得更好、更有特色,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这不仅为中国地质博物馆,也为全国的地学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固基修道,履方致远。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只有公民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创新的土壤才会更加扎实,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加有力。然而,多年来,我国的科普工作却相对滞后,特别是较为专业的地矿科普,由于受专业技术、资金人才、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更是发展缓慢,即便是已建起的科普基地,也大多数是零打碎敲、门前冷落,除专业人士外鲜有社会公众参与,没有真正发挥出科普的作用。

  湖北黄石,一个有着3200多年矿冶文明史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一个“开风气之先”每个时期都走在时代最前沿的地方,又在全国率先扛起了“地矿科普”大旗,把远古文明与当代艺术融为一体,开始借助一年一度的矿博会和地矿科普展等活动,倾力打造“中国科普胜地,世界地矿名城”。而这一决策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高度吻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年9月26日,黄石首届地矿科普展将在世人注目下拉开大幕,这是该市以地学科普为旗帜,因地制宜,谋划特色全域发展改革的有益实践。如何办好我国首届地矿科普展,让地矿科普真正走进社会、贴近和吸引公众,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7月初,主办方专门邀请业内“大佬”齐聚黄石,为不日举办的地矿科普展把脉问诊,建言献计。

  地矿科普国外丰富国内缺

  “一个不尊重科学的人是愚昧的,一个没有科学素养的民族不可能强大!”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顾问、上海市矿物化石研究会会长、《矿物爱好者》杂志主办人周易杉坦承,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只有6.3%的公民具备科学素养,93.7%的国民亟待普及科学知识,可见科学普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十分紧迫的历史使命,的确又是十分艰巨的瓶颈工程。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我国人文科学门类众多而且发展很快,而自然科学却发展滞后关注度低,尤其是地矿科学在全国普及面依然很低。打造地矿科普基地,加强地矿科学普及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

  周易杉认为,矿物标本是自然科学的载体,从产生原理、生长环境到成分、晶型、解理、硬度等都是客观的,都有科学依据,属于科学认知与科学审美范畴。西方几百年前就研究、收藏矿物标本,对矿物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兴盛和科学的昌明。但一到我们这就把它变成了观赏石,你说像这个,他说像那个。说到底,这是我们民族缺乏科学素养的表现!

  黄石展定位为地矿科普恰逢其时。地矿科普就是引导大众走进博物馆、走进地矿、了解和热爱自然,让人们通过接触矿物化石标本,懂得矿物化石是携带着宇宙地球奥秘信息的载体。通过矿物化石标本认知自然与科学,激发人们的探索精神与求知欲望,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周易杉说。

  “地矿科普,国外很丰富,国内正好空缺。”国际有色宝石协会(ICA)董事、大中华区主席,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於晓晋认为,黄石最大的优点是地矿科普,包括地矿遗迹、包括国外称的工业遗址等优势资源都可以纳入到地矿科普这个大主题中来,这一块在国外很成熟,但在国内正好是空缺,包括青少年科普教育这块,也是很大的空缺。中国地质博物馆观众服务部经常有很多小朋友来收集矿物宝石标本,青少年科普教育上是很大的题材,我们做得好,就会得到国家重视和国际的支持。

  “我过去主要从事矿山开采,现在专注于矿山维护和矿山科技方面的研究,黄石大冶的矿山两三千年前就在为人们造福,矿山资源种类多,密集度高,在黄石做地矿科普既贴切又很震撼!”中国观赏石协会矿物晶体专业委员会会长彭兆远十分感慨地说。

  地矿科普形势紧迫,影响深远。我国矿山资源的开采比较粗放,特别可惜的是,99%的矿物晶体都在采矿过程被破坏了,迫切需要生产经营者和政府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通过科普传播,提高资源保护意识,加强资源保护措施和资源综合利用。彭兆远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对矿山遗址保护性开发力度,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正在开采矿山的综合性规划利用,边生产边做保护性开发建设,实现可持续运营。

  地矿科普重在深入浅出多互动

  我国科普工作尤其是地矿科普工作之所以进展缓慢,关键是不接底气,被动性灌输式的内容多,而主动性参与式的活动少。许多科普要么是简单空洞的说教,要么是枯燥乏味的讲解,很难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特别是孩子们的兴趣。

  “科普是科学普及,不是上专业课,也不搞神秘化,要把最深奥的、哲学的东西,用最简单的、老百姓能看到见听得懂的方式展示出来。”作为国内知名矿物化石收藏家,近年来一直专注于矿物、化石收藏,热衷于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北京兰德地质博物馆董事长陆建华说。

  陆建华说,黄石举办地矿科普展,既要把全球的精品吸引过来,也要把黄石出产的矿物精品展示出来。黄石的红硅钙锰、湖北石、孔雀石、紫色方解石等十几种矿物扬名全球,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内知道的不多,国际上却叫得很响!

  “地矿科普最直观表现形式是矿物化石。地矿科普内容比较多,除了矿物标本与地矿遗迹外,还有生命的起源——古生物化石。”谈到化石,陆建华如数家珍,我国古生物化石在全球非常有名,辽西的龙鸟化石、云南澄江生物大爆炸转化的澄江化石、甘肃的和政化石、山东的山旺化石等,尤其是辽西鸟化石比德国始祖鸟化石更大更早。大,才能整体上说明更具有科学意义,更有科学研究价值。始祖鸟化石全球除中国外只有9具,而中国发现有成千上万具。但是德国研究得早,先发现先命名,先入为主,所以成为始祖鸟,实际上比咱们晚。

  陆建华认为,地矿科普重在直观、感性、深入浅出。要把中国有影响的东西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出来,达到科普效果。现在我们正在做恐龙蛋孵化演绎, 一颗小小的恐龙蛋,用动漫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全程展示,呈现其孵化长大的过程,直到孵化出小恐龙爬出来、跑起来的整个过程。

  因参加全球最大的矿物化石宝石展(图森展)而过渡到从事矿物标本国际交流的旅美华人矿物化石行业领袖、北京卫视《天下收藏》栏目评委、桂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郭周平,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说:“国际展会上专门设立科普日,我每年都参加图森展,周五整天是图森的学生科普日,学生坐大巴车来看展。美国丹佛展、德国慕尼黑展差不多一样,都专为青少年学生腾出一天时间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看展的学生每个人手上拿张纸,上面有5~10个问题,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如矿物名称、产地等,做不出就问展商,我们会很乐意、很耐心地为孩子们介绍,还会送一些小矿标给孩子们收藏。”

  “展会做科普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全方位互动,我们会在展会上放出一些东西,有意识的让小孩去碰,例如恐龙复制标本、恐龙蛋……看展后,很多小孩的作文会写到‘我今天碰到恐龙了!’他们内心的激动程度我们无法体会!”郭周平建议,我们国家也有科普活动周和科普活动日,但孩子们还是缺少亲身参与、实地感受的互动活动。可以把湖北省,甚至国家的科普活动日与黄石地矿科普展结合起来,这样科普日活动的内容就鲜活起来了,最受益的还是孩子们。

  “国外十分看重通过科普活动发现小孩的兴趣,培养其志向或从业方向,国内亟待重视。黄石不愧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城市,完全有可能做成全国地矿科普教育基地,把黄石打造成科普迪斯尼,吸引全国的小孩都到这个地方来,而且来了就不愿意走!玩得开心又学到东西,那样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郭周平说。

  於晓晋持同样观点。他认为,地矿科普题材非常丰富,比如做动漫,像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的4D科普电影《会飞的恐龙》,影响力相当大,国内很多地方都请着去做推广。远古的生命,一旦做成片子,就看得到;现场互动科普活动中,再让孩子动手敲化石,就摸得着,这就提高了孩子的兴趣,赋予了科普生命力。

  地矿科普贵在品牌促旅游

  科普是一项事关国家创新发展大局的社会性系统工程,投入大、回报期长。而地矿科普受专业局限,投入要比一般的科普更要大。所以,要推进地矿科普基地建设,除了政府的大力投入和支持推动外,还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吸引社会资金,实现地矿科普的滚动发展、良性循环。

  “黄石要打造科普胜地,关键要靠科普和旅游来推动。”一直在做珠宝矿山带团旅游的於晓晋分析,全国矿物晶体市场一个在湖南,一个是广西,这都不是政府推动的。长沙和桂林,本身就是产地,许多国内外收藏专家去购买矿物晶体,都是市场自发行为。湖北在这方面还是有限,但如果做地矿科考和科普旅游,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於晓晋说:“地矿科普旅游市场非常大,从组织地矿科考、地矿科普旅游来说,国内国外我曾多次组团,包括湖北绿松石、河北橄榄石和玛瑙、山东蓝宝石的开采之旅、斯里兰卡彩宝之旅、泰国彩宝之旅等,北京电视台、华夏自媒体等全程播报,挺受欢迎。黄石不光有矿产遗址,还有冶炼遗址、生活遗址,铜绿山几千年的矿冶历史,我们上大学的时候都学过。这里古代的采矿遗迹震撼世界,科考与科普市场很大,开创地矿科考肯定吸引全球目光。”

  “现在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了,哪怕经济不好,培养孩子还是舍得花钱,孩子旅游也舍得花钱。科普活动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动手、亲身参与。我想在8月份把一些小收藏家组织到黄石来开展科普夏令营,黄石有很好的条件来做这种科普活动,而且孩子们会非常喜欢!华夏团队在展会上设置了很多好玩的互动科普活动,多方面发力,我们就可以创一个科普品牌,把旅游的人吸引过来,先用科普做出品牌效应,后面就好做了。对黄石来说,这可能是条捷径。”於晓晋说。

  事实上,黄石市政府十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巨大商机。他们将秉承“绿色引领未来”及“跨越转型”的发展理念,借矿博会活动和矿博园平台,一方面大力发展矿晶奇石宝玉石新产业,另一方面聚合市域内所有工业遗址、地质公园及所有矿山企业、矿产资源,举办一台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地矿科普展示会,努力将“物质形态的地矿资源”升级为“精神形态的科普、文化、旅游资源”,将城市打造成为“中国科普胜地”和“世界地矿名城”,扩大黄石的名气、人气和财气,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据悉,未来三年,以矿博园所在的黄石大冶湖生态新区为轴心,黄石拟将地矿博览会和科普教育活动常态化,将黄石市域打造成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大专院校矿物教学实践基地、国际地矿科考基地和国际科普旅游基地,同时,以多个矿山、矿企、工业遗址、博物馆为依托,打造涵盖了自然、人文景点,覆盖了城市、乡村的科教科普特色区,倡导黄石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走进地矿、走进博物馆、亲近大自然,人人成为黄石科普文化旅游的形象代言人,处处都是城市科普文化旅游的经济增长点。

  黄石的地矿资源丰富,历史久远,虽然有部分已经通过博物馆、矿山公园等形式呈现出来了,但还远远没释放出黄石这个地方本来的份量。对搞地学的人,黄石的地位非常重要,黄石的地矿资源和矿冶史是对全人类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地矿名城,值得全世界来朝圣的地方。”周易杉最后建议,包括矿物化石专业展在内的地矿科普展在中国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新事物,我们唯有团结起来,用新的视角、用开拓精神长期持续发力,才能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矿科普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