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标准化”,打造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余杭样本”

10.12.2014  22:58

崇贤街道文化体育中心

乔司街道文化礼堂活动

余杭滚灯》参加文化走亲活动现场 

崇贤街道民间舞蹈《崇贤花篮》参加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获金奖 

  2014年下半年,余杭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余杭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公共服务规范》,该规范标准涉及设施建设、人员管理、绩效考核评估、辅导培训、等级评定、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多个方面,至此,余杭区的文化站有了指标明晰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规范依据。同时,这一规范依据是浙江省首个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也是国内首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对于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回首这几年,余杭区全区上下群策群力,以“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为宗旨,文化创建工作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13年,余杭区成功创建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同年,《余杭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与管理创新》获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项目类)、“余杭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提升工程”项目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由此,余杭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向着国家级目标大步迈进。

   探索创新乡镇文化站“余杭模式
  一走进余杭各乡镇、街道,一幢幢或大气或婉约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文体服务中心)拔地而起,吸引着众多城乡百姓来这里学习、休闲和娱乐。每到周末,前往文化夜市逛街看戏更是成为了众多老百姓闲暇时光的一种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居住在余杭的城乡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而这种幸福感的获得和认同与历届区委、区政府对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本着“让文化站服务更高效,让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更丰富”的理念,多年来,余杭区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功能定位、规划指导、财政保障、资源配置、服务提供、队伍建设、绩效评估等方面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形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余杭模式”。先后出台的《关于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文化名区”战略的决定》、《余杭区“十二五”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等,都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到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范畴,要求全区所有镇、街道都拥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机制灵活、服务优良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模达到省定标准。
  为此,余杭财政在经费保障上也给予全力支持。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文体建设发展专项资金,2013年增至4500万元,2014年又增至4600万元,这些资金中有很大比重是用来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保障基层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建设。
  由于起点高、基础好,政府又重视,余杭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2013年余杭两度荣获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第一名,被称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余杭模式”。

   实现基层公共文化网络全覆盖
  “关注民生、服务民众”。多年来,余杭区始终以“文化惠民”为着力点,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在全省第五次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余杭19个镇、街道有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省特级综合文化站,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省一级综合文化站,成为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级最高的区(县市)。
  2013年,余杭区《创建国家示范项目建设规划》出台,新一轮乡镇综合文化站效能提升工程正式启动。截止目前,全区所有镇、街道建设规模全部达到省定标准,所有镇、街道都拥有独立的综合文化站大楼,总面积达到5万余平方米,平均每个文化站有2900平方米,最大的文化站达到83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闲林、中泰、乔司等街道又通过新建、回购、租赁等方式,新增综合文化站面积近17000平方米,全区力争到2015年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到7万余平方米,为更多群众就近、多样、舒适地享受文化生活提供更为便捷与高效的服务。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公众走进文化场馆参与活动,全区各级政府均设立了专项经费,确保各文化场馆全年免费实施对外开放。区文广新局相继出台了《余杭区公共图书馆镇、街道分馆考核实施细则》、《余杭区公共图书馆镇、街道分馆文献流转管理办法》、《余杭区文化馆(站)业务干部服务基层考核办法》等政策,进一步规范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内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

   打造“一镇一特色”文化金名片
  今年8月,余杭区优秀民间舞蹈《崇贤花篮》应邀远赴韩国参加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一举夺得了“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舞蹈类比赛金奖。这是继《五常十八般武艺》赴巴西展演之后,余杭区第二次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体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取得了轰动效应。
  无论是《崇贤花篮》也好,《十八般武艺》也罢,都只是余杭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余杭区始终把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作为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根本目的,经过精心打造,基层文化氛围十分浓郁,文化品牌项目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优秀民间作品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目前,全区所有镇、街道都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和人民运动会,镇、街道举办“一节一会”时间最长的已超过23年。超山梅花节、塘栖枇杷节、仓前羊锅节、径山茶圣节、五常龙舟节、中泰竹笛节等“一镇一特色”活动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余杭,从年初闹腾到年尾,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了展示余杭文化的“金名片”。此外,各镇、街道都有一本展示自己文化成果的高质量刊物,如临东街道的《临平山》、塘栖镇的《唐栖》、崇贤《崇贤》、良渚《良渚》、仓前《古运河》、中泰《南湖》、径山《径山》等,文艺创作氛围十分活跃。
  “文化惠民”就是要做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余杭始终将文化创建工作作为驱动文化创新、推动文化繁荣、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接下来,余杭将继续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契机,有力推进以政府为主导,以区、镇两级财政保障为基础,以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资源供给为依托,以社区、行政村文化活动室为文化服务支撑点,以面向基层群众提供基本、多样、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服务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软硬件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体系,健全管理运行制度,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