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打工诗人”的坚守和乡愁:要遵循内心而活

28.01.2015  15:39

  “庄稼伏地后的心绪,是农人一茬茬的希冀。麦秸的茎杆上,蹿长的梦,却一寸寸爬起。在城市的丛林里,万千个人怀揣万千个梦,万千个梦在钢筋水泥里彷徨不定,还有万千个身影正在揖别乡村的风……

  这是浙江省绍兴市的“打工诗人”麦秸的诗歌之一《给我一个地址》,诗中所描写的是打工者漂泊在外的一种乡愁思绪。

  麦秸原名陈向炜,陕西人,和大多数农民工一样,因为家里穷,初中刚毕业,陈向炜便去北京等地打工。从此,他成了一个没有“地址”的人,他曾在工地里当地过小工、也曾在小区里做过保安,唯一不变的是爱写诗的心。

  为何取名麦秸?

  陈向炜沉思了一下,用“乡愁”二字概括。

  “小时候,家里都种小麦,可以说我们是靠麦子而生活,这也是思乡的一种表达。”陈向炜一边说,思绪也仿佛一下回到了故乡。

  来到绍兴后,陈向炜一边打工,一边继续创作诗歌。在工友的嘲笑和不认可之下,陈向炜依然不放弃,在《星星》、《诗歌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诗作200多首,最后收获了不少奖项。

  著名诗人张德强曾这样评价陈向炜的诗,认为他的诗反应了打工一族的漂泊生涯、内心世界和感情诉求。诗中有对故乡的眷念,有对第二故乡的赞美。

  事实上,因为诗歌,陈向炜也结识了不少诗友。现在,他在绍兴的一家杂志社做编辑。

  几天前,陈向炜的诗集《给我一个地址》出版了。他带着200本诗集回到了原先工作过的地方,进行赠书。

  “我希望告诉大家坚持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想说,要遵循内心的想法,去做自己觉得好的事情。”陈向炜说,这也是他继续创作下去,想要传达给工友、诗友的一个理念。

  2015年,陈向炜说自己有3个关键词:爱、责任和努力。对于儿子,对于父母,自己忙碌得忽略了他们的感受,他希望自己的2015年,能对儿子付出更多的爱,对父母尽更多的责任。而自己,更要努力在绍兴活出“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