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省继续保持安全生产指标“三下降”

19.03.2015  12:05

      政府权力做“减法” 社会服务做“加法”

  去年我省继续保持安全生产指标“三下降”

  2014年,我省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认真贯彻实施新安全生产法,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落实政府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化、诚信机制建设、科技兴安、应急救援等工作。在连续10年实现安全生产三项指标“零增长”的基础上,去年全省继续保持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死亡率“三下降”。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取得新成效。去年我省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责任。全省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落实到了乡镇(街道)、村(居)和企业。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了新进展。部署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对全省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治理。据统计,2014年,全省共排查事故隐患13万多项,取缔关闭企业3000余家,下达各类执法文书近20万份,进一步改善了安全环境。

  事故防范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在2013年试点的基础上,新增了11个安全生产综合整治试点县(市、区),在落实“三个体系、一个能力”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攻坚战,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的综合治理,消除了一批区域性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有了新提高。我省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针对我省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现状,制订出台《关于推进我省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90%以上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审批事项、80%以上的矿山安全审批事项、70%以上的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事项,及“四类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及发证事权,下放至各市县安监部门。完成安全生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编制,并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向社会公布。

  杭州市加大了安全生产事故警示问责力度,进一步推进事故防控体系建设。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较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资金共计达6659万元,保证了安全生产隐患整治、标准化、宣传教育、科技研发等工作的全面开展。

  宁波市着眼顶层设计,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市县两级和重点部门都建立了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的责任体系,在市安委会框架内下设7个由分管副市长挂帅的专业委员会,首次实行市县两级行政首长与分管副职、分管副职与所分管的安全生产重点部门主要负责人逐级签订责任书;全市78200多家企业及其车辆实施了ABCD安全信用等级评定,评定结果纳入“信用宁波”体系,作为银行信贷、保险费率、项目核准、政策优惠、名品名牌及各类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温州市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全年对不符合要求的10多家单位按规定予以否决;加大安全生产追责力度,建立了事故发生前追究刑事责任新机制;同时,加大城中村“三无”整治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力度,加快以“两化一网”为基础的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进度;成功实施了温州市化工市场“12·1”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

  湖州市及时贯彻落实省委5号文件,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快,在高危行业实施的政府购买安全服务成效明显;网格化管理推进迅速,目前全市10463个网格已落实各类管理人员11066名。

  嘉兴市出台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实施办法,对油气长输管线隐患排查整治组织领导到位,排摸全面,重点攻坚推进有力;每年举办“嘉兴市危化企业员工应急管理知识竞赛及技能比武”,一线作业人员应急意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

  绍兴市着力部署标准化、信息化、网格化、社会化“四化融合”、属地管理、行业直管、综合监管“三位一体”提升工程,探索建立新型安全生产防控治理体系;将防中毒窒息事故防范试点工作从印染行业拓展到黄酒酿造、市政工程、地下管网等领域,事故防范创新经验得到较好应用和推广。

  金华市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态势,加大事故问责力度,去年下半年未发生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全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4.3%。该市开展以涉及可燃爆粉尘为重点的“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关闭隐患严重的涉爆金属粉尘企业98家。加强了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成功实施了杭金衢高速义乌段“8·18”保险粉泄露燃烧事故的应急处置。

  衢州市实行了分级分类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方式,并邀请纪检部门参与对指标控制不理想的区域负责人安全生产警示约谈,有效落实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行业直管责任。全市累计投入1166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助推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开展“智慧安监”试点工作,在江山市、衢江区竹木加工、造纸企业推广“智慧用电”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天候对航埠镇烟花爆竹销售点的远程监控。

  舟山市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意见》,加大安监人员配置落实措施力度,明确要求重点乡镇(街道)安监站必须配备5名以上专职监管人员,其他乡镇(街道)安监站必须配备3人以上;涉氨制冷行业安全整治力度大,关闭企业101家,投入整改资金3亿元,成效明显。推进职业健康体系建设,全市新增编制19人,开展了职业危害的调查摸底。

  台州市认真吸取“1·14”火灾事故教训,大力开展制鞋企业火灾隐患综合整治,成效显著;路桥区制定了《多主体市场(楼宇)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建立了安全管理长效措施;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基层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

  丽水市贯彻落实省委5号文件早,动作快。安全生产责任、“一岗双责”落实有力,提高了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中安全生产指标权重,各副市长分别召开分管领域安全生产会议。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推进依法治安的开局之年。2015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宣传贯彻实施新安全生产法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依法治理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防范控制较大事故,推动全省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持续稳定好转,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责任落实

  2015年要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逐步覆盖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进一步抓好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安全监管职责落实,建立健全监管机构,配足配强监管人员。要研究完善平安考核中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加强平安考核对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推进、安全责任落实、事故问责的督促、推动作用。逐步探索将内部点评扩大到社会,让社会进行监督,使全省各地、各部门、各行业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使这种点评真正成为一种激励约束机制。要对安全生产工作业绩突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长期工作在安全监管一线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同志,在教育培训、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关键词:主体责任

  抓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就是要抓住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要按照“谁生产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谁挂靠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承包谁负责”原则,从融合推进企业标准化与诚信机制建设等基础工作抓起,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提升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化达标率和规模以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规范化创建参与率。积极推进电力、水利、旅游、交通、商贸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逐步扩大标准化工作覆盖面。要运用监督核查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加强建设单位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活动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综合运用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检查、暗查暗访等各种执法检查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该停产整顿的一律停产整顿,该关闭的一律关闭;运用事故查处手段加强事后监管,依法依规、从重从快严肃查处每一起事故,让非法违法肇事企业和责任人付出沉痛代价;运用社会监督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鼓励广大人民群众举报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通过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企业主体责任“五落实五到位”。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公示制度与承诺制度。将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纳入政府信用平台,与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挂钩,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约束。

关键词:社会化服务

  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是增强安全生产现有各项监管措施整体性和协调性的“粘合剂”和“润滑剂”,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是切实解决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径。要将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作为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通过严格的执法,督促企业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促使不具备隐患排查治理能力的企业主动寻求安全专业服务,建立规范、持续、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和程序;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企业自主”,以“企业购买服务”为主要形式,积极引导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调研,统筹做好专业服务机构规划布局,加快培育机构队伍。

关键词:治本攻坚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隐患排查与整治,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专项治理,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认真总结近两年综合整治试点的工作经验,抓好复制推广,以点带面,逐步将样板地区的成熟经验和好的做法向其他县(市、区)或行业推广,指导更多的区域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区域安全事故防控水平。继续加大各类开发区、工业强县、危化重点县、矿山安全重点县、道路交通安全重点县、消防安全重点县、渔业安全重点县等重点区域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严把项目引进、招商引资安全生产关,从源头杜绝新的隐患,改善安全环境。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继续开展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深化油气管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三场所两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治理,对整改难度大、危险性高、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充分发挥“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作用,制定高危产业安全发展规划,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危行业、重点领域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依法治安

  新《安全生产法》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推进依法治安,必须要以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为重要抓手,抓纲带目,重点突破,努力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想违法”的安全生产法治环境。要积极争取加快修订《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规定标准,扎紧扎密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的笼子,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向主要依靠法治手段治理转变。要加大安全执法的力度,抓典型、出重拳,对情节严重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重复发生同类事故的非法违法行为,坚决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追究法律责任等措施;要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完善依法决策机制,着力规范涉及停产整顿、经济处罚等安全生产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加强内部权力制约,突出抓好行政审批权、安全执法权、事故调查权、中介机构监管权等监督。

关键词:科技兴安

  安全科技是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要着眼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动安全科技成果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2015年底前,完成523家单位的重点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完成807个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实现所有重大危险源单位温度、压力、液位、流量、可燃有毒气体泄漏等重要参数的自动监测监控、自动报警和连续记录。

关键词:安全文化

  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规范和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紧紧围绕“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的主题,组织开展好第14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创新活动方式,丰富宣传内容,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继续加强与主流媒体、重要网站的联系沟通,拓宽舆论宣传阵地,通过组织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日常化、制度化。纵深推进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组织开展基层安监人员新安法专题学习研讨,举办市、县(市、区)安监局长、副局长专题业务研讨班、安监执法人员专业法取证培训班、专题业务培训班以及乡镇(街道)在编在岗安监人员专业法取证培训班。继续深化“全员安全培训工程”,重点抓好高危行业企业“三项岗位”人员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执法检查,严肃查处非法违法培训行为,确保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三项岗位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深入推进教考分离,加快推进全省安全资格考试体系建设,尽快实现“从办培训向管理培训、组织考试和监督培训”转变。

关键词:应急管理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安全生产常态管理能力在紧急情况下的集中体现,是政府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综合考量。要依托信息技术和安全技术,整合各类应急资源,按照“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数据共享”原则建设全省统一的应急响应平台,实现与各级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省企业安全生产数据中心、综合监管平台、政务办公平台深度融合,完成应急管理的各项功能,提升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推进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市、重点县(市、区)和高危行业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以及具有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职能,充实人员,完善相关制度,实现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培训“六落实”。

关键词:改革创新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要按照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围绕中心工作,依法依规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深入开展。深化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权力清单制度,以权力清单的运行倒逼安全监管效率的提升。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投资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改革,总结推广柯桥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事项高效审批试点经验,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高效审批的试点范围扩大至20个危化品重点县(市、区)、绍兴市所辖县(市、区)、开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的县(市、区)以及其他具备审批条件的县(市、区)。对保留的省级审批事项,按照“将方便留给企业、将麻烦留给自己”的原则,进一步调整简化工作流程,规范完善工作程序,提升审批效能。探索试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高风险行业领域为重点,探索试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建立安全风险分担的社会救济机制和保险机构评估、监控风险的市场监督机制。通过运用保险差别费率、企业浮动费率及预防费用机制,强化事故风险防范,实现风险专业化管理与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机结合。创新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推动安全生产网格纳入全省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基层安全监管的工作任务,落实安全监管措施,确保安全监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