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举保障“空间上下”安全

24.06.2015  13:09
      电梯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据统计,全市在用电梯数为3.54万台,每天电梯乘坐量近1500万人次。
 今年,我市将集中摸排在用电梯安全状况,着力推动“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电梯以及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老大难问题的综合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和风险。
 市区半年电梯故障救援165起
 据了解,去年11月至今年6月初,市区进行电梯故障应急救援165起,未出现人员伤亡情况。“近些年来,我市因电梯故障造成的人员受伤事故很少,没有因电梯故障导致人员死亡的。”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处副处长俞谦说,我省特种设备事故率每万台在0.38次以下,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低事故率得益于到位的日常维护。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在用电梯需每隔15日进行一次维保,每年做一次整体检验,新装或改装电梯投用前需经检验合格。电梯日常维护主要由维保单位负责,全市目前有71家电梯维保单位。此外,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处还会不定期抽检电梯维保质量,检查评估维保单位的日常维保记录。“我们每年都会对全市的电梯维保单位进行考核评级,并于9月公示。”俞谦说。
 “电梯内一般张贴乘梯安全提示,乘坐时不妨留心看一眼。”俞谦说,电梯发生故障时最忌慌乱,切不可自作主张。比如电梯停断电停止运行,电梯很有可能是停在两个楼层之间,楼层之间的墙体不像停靠楼层一样紧贴着电梯,会有一部分空隙,如果强行扒开电梯门,很有可能会踩空摔落。俞谦说,电梯直接坠落的危险性最大,其余故障对人员的伤害比较小,电梯不是密闭环境,被困时不用担心窒息,需及时报警求助,保持镇定等待救援。
 市区有两家电梯维保单位参与电梯故障110联动救援,特别是当发生困人事故时,应急联动救援机制保障了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各县市区也参照此方式,各自指定了参与应急联动救援的电梯维保单位。
 破解住宅电梯维修资金使用难
 今年2月,我市于全省创新率先出台《金华市区住宅电梯维修更新管理办法(试行)》,于3月开始施行。同一时间施行的还有《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电梯应急保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这两个办法的施行,有助于实现电梯维修更新的资金简便使用。”俞谦说,住宅电梯无人管理,影响居民出行,相关部门又不能一封了之,为此金华开发区设立10万元住宅电梯专项应急保障资金,应急支付小区住宅电梯维护保养费及电梯检测费。
 根据《金华市区住宅电梯维修更新管理办法(试行)》,电梯单台单次维修、改造、更新费用在3000元以上的,由电梯使用管理者向维修资金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征得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的审核确认后,先行拨付70%预算经费,余款在该电梯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经决算后拨付。“这意味着市特检中心对电梯维修(改造)方案的审核结果将直接与维修资金拨付、维修实施相关联。”俞谦说,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如何客观、公正、高效地进行审核,成了摆在市特检中心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为此,市特检中心召开技术讨论会,制订实施方案,并与维修资金管理机构作了沟通协调。在具体落实中,一方面规范审核管理,制订审核作业指导书、审核记录及施工方案推荐格式;另一方面建立了电梯技术专家库,除特检中心的专家外,又聘请了12名实践经验丰富的电梯制造厂专家,同时将受理和审核程序、联系方式、办理时限等信息在网站进行公布。
 4月20日,受婺城区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委托,市特检中心对东方前城小区申报的1台电梯进行首次审核。技术专家在现场核查了维修单位的资质,通过仪器设备和运行试验对方案中提出的维修项目逐项进行确认。其中,对情况属实的维修项目予以认可;对部分拟更换的零部件发现未达到报废标准、尚能满足电梯继续安全使用条件的不予更换,根据实际情况出具了客观公正的审核意见,该台电梯顺利完成维修并投入正常运行。“截至5月底,市特检中心已完成婺城区两个住宅小区分3个批次申报的共12台电梯的维修审核,金东区和金华开发区各有1个小区正在申报当中。”俞谦说。
 我市打响电梯
 安全监管会战
 自4月起,我市全面打响电梯安全监管会战,将持续至今年底,针对部分电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选型配置与使用条件不适应、老旧电梯逐步增多维护保养不到位、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制定了专门行动。
 截至5月底,全市范围已自查电梯9274台,发现存在隐患电梯1512台,隐患已整改电梯1173台,采取监护措施电梯202台,主动停用电梯137台制造单位跟踪调查上报并经检查确认存在问题电梯12台。“通过电梯安全风险大排查,我们对‘问题电梯’进行逐一评估建档,并逐台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俞谦说。
 电梯安全风险大排查除了摸排安全隐患外,还将摸清无物业管理、无维保单位、无维修资金的“三无”电梯底数和每台电梯的具体情况,制订“三无”电梯具体情况一览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措施,推动建立“三无”电梯的安全监管机制。
 俞谦说,通过此次会战,有望构建“企业全面负责、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形成“监管机制完善、安全措施到位、应急救援及时、矛盾纠纷化解有效”的电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广大市民的“空间上下”安全。
      (2015年6月23日 金华日报        A04      http://epaper.jhnews.com.cn/site1/jhrb/html/2015-06/23/content_157897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