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倒数的剪纸少年:我的下一张课桌在哪里

19.06.2015  10:32

  这是一个“别人家孩子”的故事。

  事实上,并不是这个孩子有多么优秀,但看完关于他的特殊的故事,相信你会有跟我们同样的感触。

  他叫蔡君钦,今年16岁,刚参加完中考。

  初中三年,在全班26名学生中,蔡同学的成绩排名几乎永远是倒数第一。曾有一段时间,他无心学习,考试老交白卷。这样的结果,足以让任何一个老师抓狂,让家长沮丧。

  他就读的学校,是温州市瓯海区仙岩街道第二中学。

  这所学校位于城郊,硬件条件相对落后。但是,在每年的中考中,这所中学的成绩在全区所有公办学校中,总是名列前茅。

  这也是蔡君钦在全校500多名学生中,显得特别的一个原因。

  他最近的一幅作品,《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但是,他的“出名”,绝不仅仅因为成绩差。

  就在初三毕业前夕,蔡君钦收获了人生至今为止第一份也是最大的一份荣誉——学校专门腾出一间教室,为他办了一场剪纸作品展。

  事实上,蔡同学接触剪纸不足一年,而他被发现有这样的天赋,离不开他的指导老师,教语文的谢伟珍。正是谢老师用她特有的教育方式,让这个从来不被人看好的孩子,在一次次的鼓励中,重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谢伟珍的教学理念,是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可是,蔡君钦对于考试的不在行,却让一向颇有耐心的谢老师也无能为力。

  “(他是一个)与应试无缘、生存在夹缝间的孩子。”谢伟珍说:

  我第一次见到蔡同学,就觉得这个孩子太内向了。第一堂课,师生间自我介绍,他半天才吐出自己的名字,说到爱好,手指撑直,来回搓着。眼神不是求助,而是……停滞。当其他孩子给予掌声后,他才如释重负的吐气微笑,低头跑回到座位上。

  初中三年,蔡君钦像他的第一堂课一样,只是那样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更尴尬的,是考试。

  “最开始,他总是交白卷。偶尔会写上几段话,但却跟题目完全无关。”谢老师说。

  不过,谢老师发现,并不是蔡君钦不想学。“课堂上,他也会参与讨论,老师的课件,他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在课后要过去,自己学着记录整理。”

  在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的学校里,蔡君钦逐渐被边缘化,只是时间问题。

  他一直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因为太安静了,很少有老师会关注到他。后来,老师们慢慢熟悉了,从不叫他回答问题,免得冷场大家尴尬。

  不过,细心的谢老师发现,这个孩子也有他独特的一面。

  有一次,课本上学的是《惠子相梁》这篇古文。为了让课堂更生动,谢伟珍让同学们“角色扮演”文章里讲的故事。

  蔡君钦扮演一个“搜(庄子)于国中三日三夜”的士兵,搜查结束后,向丞相惠子汇报。台词只有一个字,“报!”

  这是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色,还不如周星驰未成名前扮演的“匪兵甲”。

  只见,他绕教室跑了一圈后,大声喊“报”,这是我听到的所有同学中喊得最大声的。然后,他跑到扮演惠子的同学面前,一点也不嫌地上脏,很认真地“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当时我心头一震,这个孩子,做事真是极其注认真啊!

  后来,谢老师就发现了蔡君钦的剪纸天赋。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蔡君钦

  曾寂寞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眼前这个男孩,中等个子,皮肤黑黑的,壮实,说话时下巴会因为紧张而微颤。

  蔡君钦指了指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那就是我的座位。”座位后面是黑板报,上面满是同学们为中考写的励志的话。

  “你写的在哪里?”男孩摇摇头,因为不好意思,他什么也没写。实际上,从小学开始,他已经习惯了坐在角落里,那里是和同学们完全不同的世界。

  “老师上课时讲的内容,我也会认真听,可就是弄不太明白。”孩子的脸红了。

  考试总是不及格,表扬永远落不到自己头上。再后来,即使交白卷,也没有老师哪怕批评他一句。

  是的,这是一个过早被“放弃”的孩子。

  直到遇到谢伟珍老师。他说,“她人很好,一头长长的黑发,跟我妈妈的一样……”

  上初中后,一次语文考试,蔡君钦习惯性交了白卷。谢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蔡君钦低着头,像所有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只是,有点“不习惯”。

  “她跟我说,要把会做的都做出来,即便不会做,就猜一个答案,作文就写自己的心里话。”

  班上的同学,也有几个要好的。男孩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地数。

  成绩不好,蔡君钦曾试着干点别的。他和朋友去打篮球,可别人传来的球,他连接都接不稳,更别说把球投进篮筐了。

  回到家,他从不做作业,因为压根不会做。可是,连一些简单的电脑游戏,他也玩不好。

  很长一段时间,他连自己都放弃了自己。

  谢伟珍老师

  难以想象,他竟然有一双如此灵巧的手

  这样的窘境,一直持续到一年前。那天,谢伟珍无意中听美术老师说起,班上很多学生的剪纸作业不理想。

  谢伟珍学过美术教育专业,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她找了些剪纸图案,要给学生们“补课”。分完图案,还有些剩下,就问,“谁有兴趣想多剪剪?”

  那个一向安静的男孩,红着脸走到老师面前,挑了一张最难剪、没人要的图案。

  可是,当蔡君钦把做好的剪纸交到谢伟珍手上时,她惊讶极了,“真是想不到,他竟然有一双如此灵巧的手!”

  蔡君钦像着了迷,不停地找老师要更难的图案。

  “那段时间,正值初冬,我每天到办公室后,在办公桌上几乎都会看到他的作品,心里总是暖暖的。”谢伟珍说,她开始被这个看起来笨笨的男孩感动了。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执着的孩子惹人爱。”

  蔡君钦

  得到老师同学认可,最开心

  蔡君钦记得,第一次剪纸时,他比其他同学完成得都要慢。不过,很多同学会把图案刻坏,他却没有。

  “我把作品交给谢老师,她惊讶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很高兴地说,剪得比其他同学都要好。”这几乎是蔡君钦中学生涯中,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

  他还想要更多。于是,又要了一张更难的图案。那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作品——水浒英雄里坐四号交椅的入云龙公孙胜。“这张图最难的是刻人物身边的云,要很小心,否则会断掉。当时我还不熟练,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才完成。”

  最近的一件作品——《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她身上的漂亮衣服,有很多细小的镂空。为了完成它,我花了两天时间。”

  “我每次作品交给谢老师的时候,都会得到她的肯定。有时候,她看我在剪纸,还会给我拍照,我心里很开心,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但我不敢去看老师的镜头,假装继续认真剪纸。”

  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在剪纸方面,他却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

  “我觉得剪纸并不难,只要认真,别的同学也能做得很好。”蔡君钦说,他每次花上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完成一件作品,得到老师同学认可的那一刻,是最开心的。

  谢伟珍老师

  这个作品展,是他初中三年真正的收获

  在蔡君钦自学了一段时间剪纸后,有一天,谢伟珍老师为了鼓励他,说,“办一个展览怎么样?”

  那时候,蔡君钦才完成了为数不多的几件作品。

  蔡君钦郑重地点头。“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得更好,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

  他更加努力地剪纸,一刻也舍不得休息。

  中考前一星期,展览获得学校的支持,专门腾出了一间教室作为场地。68幅刻纸作品整齐地摆放在学校劳技教室内,全校师生在课间前来参观,还有同学和学弟学妹们为他写的加油鼓气的纸条。

  那天,蔡君钦高兴得像过节一样。

  “相比中考成绩单,这样的一个展览,才是蔡君钦在初中三年里的真正收获。”谢老师说。

  “这个孩子在纸与刀的摩擦中,快乐地游走,在一张张图纸里,他变得自信和愉悦。”在谢老师看来,目前蔡君钦的剪纸水平还处于模仿阶段,没有自己原创的作品,还只是在刻纸阶段。想要更进一步,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才行。

  学校的意见

  以他的成绩,考职高都困难

  校长:

  哪所学校能收我这学生

  蔡君钦的父母都是非常普通的农村人,务农之余做一些小买卖为生。对于儿子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他们有些欣喜,也有些不安。

  “我们对他从来就没有过多的要求,可能是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他总是比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差吧。”接受采访时,蔡的父母说。

  在父母的印象中,自从迷上剪纸后,蔡君钦再也不玩网络游戏,再也不跑到外面玩,“回家后,他就躲在自己的房间,吃饭都要叫好几次。”

  父母的不安在于,他们不知道儿子将来能否靠剪纸养活自己和家人。“我们只希望他能学一门手艺,简简单单快乐地生活。”

  学校的周校长说,按照蔡君钦的成绩,别说普高,就算是要求低一些的职高都很困难。

  “只是,他才16岁,未来的路还很长。”校长不愿轻易放弃这个孩子。这几天,他帮忙联系了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那里有个专业是学瓯绣的,有点类似于刺绣,具有温州特色,跟剪纸艺术差不多,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校长说,如果那个专业能特招蔡君钦入学,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打动我的,是他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耐心。可能大部分人会用分数去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但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谢伟珍说,在她1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碰到过不少类似的“应试边缘”的学生,“如果他们最终能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领域,并一直坚持下去,对他们、对社会,都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

  周校长更希望有专门学剪纸的学校,或者专业级的工艺大师将蔡君钦收到门下,“他有这方面的能力,加以培养,会有前途。”

  专家的看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锦云:

  传统文化需要这样有恒心的传承人

  66岁的周锦云从17岁开始拜师学艺,由一名堆漆手工艺的学徒,慢慢成长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同时也将传承千年的温州民间技艺瓯塑带进了艺术珍品的殿堂。

  目前,周锦云和他的26名弟子,全身心扑在瓯塑研究所上。

  周锦云了解过蔡君钦的故事。在他看来,传承瓯塑、剪纸这样的传统文化,的确需要像蔡君钦这样的毅力、恒心和耐心。如果多一些相关的专业辅导和教育,这样的孩子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

  让我们的孩子,接受个性化的教育

  听完蔡君钦的故事,熊丙奇想到了他所知道的另外一个真实的故事:

  加拿大的一所学校新来了名学生,老师问他,想学什么。孩子说,想学中国剪纸。但加拿大老师不懂什么是中国剪纸,更没办法教他。于是,老师来到当地的华人社区,请来了一位精通中国剪纸的学者,专门为那个孩子教授中国剪纸。

  在熊丙奇看来,让孩子接受个性化的教育,而不是一律以中考、高考的分数来衡量其未来的发展,是目前中国的教育部门急需改进的事。(通讯员 朱斌 记者 王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