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见证力量——浙江省成功防御钱塘江流域性大洪水
见证力量
——浙江省成功防御钱塘江流域性大洪水
32.04米!6月25日20时15分,钱塘江兰溪站水位刷新1955年以来的历史纪录。
浙江人民的母亲河——钱塘江,暴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第二高水位的流域性大洪水。
开化告急,兰溪告急……面对罕见汛情,浙江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率领广大干部群众沉着应战,科学指挥,顾全大局,步调一致,众志成城,确保了大灾面前不死人、少伤人,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准确测报科学调度是关键
阴云密布,暴雨轮袭。
间隔不足6小时,第三轮强降雨瓢泼而下。
这绝不是一般的梅雨:时间短、强度大,雨区叠加,接近于台风雨的强度。
严峻汛情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会商研判;国家防总工作组深入浙江一线;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家军和省委副书记唐一军等省领导分别批示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切实做好当前梅雨洪涝防御工作。
浙江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科学调度,积极应对。
25日9时30分,省防指将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紧急调拨20万条编织袋、5万平方米彩条布、3万平方米土工布(膜)、1台100千瓦发电机、3000件救生衣、45套防汛灯,支援兰溪防汛。25日12时兰溪市防指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并发布人员转移令。
处于钱塘江中游的兰溪,承受上游1.8万平方公里集雨面积的来水。6月25日18时38分,兰江兰溪水文站出现洪峰流量1.45万立方米每秒,与预报的1.42万立方米每秒相差300立方米每秒;20时15分出现洪峰水位32.04米,与预报的32.00米仅差4厘米,是1955年“6·21”特大洪水(33.49米)以来钱塘江流域发生的最大洪水。
洪水来势汹汹,时间就是生命。
5个人兵分四路,测流、值班、查水位、发传真……已经坚守了3天3夜的兰溪水文站站长方益铭和同事们深知这一刻身上的重任:“还有许多抗洪一线的同志需要我们的水文数据来决策调度,有更多家园受灾的父老乡亲需要知道水还会不会涨,需不需要转移。”
18份流量数据从兰溪站传向各级防指。
兰溪告急!
必须减轻兰溪防洪压力!钱塘江中上游的36座大中型水库全力拦洪。“能拦则拦!”浙江省防指办有关负责人强调,“如果没有这20多亿立方米库容,兰溪的水位可能还将上升1米!”
关键时刻,下游干流上的富春江水库持续加大下泄力度,省防指在4天时间内密集发布26道调度令,在保证桐庐县城老城区安全的前提下,富春江下泄流量加大至1.5万立方米每秒,达到极限;新安江、湖南镇、沐尘、应村水库临时停止发电和泄洪,与干流洪水错峰。
一系列科学及时的调度应对,形成防汛工作的强大合力,干流水位快速下降,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群防群治防汛体系是保障
6月26日零点17分,刚刚处理完险情回到办公室的洲上村支部书记吴康友接到转移指令,迅即拉响防灾警报。
在洲上村村委会办公院子里,人员转移线路图、避灾点管理人员职责、避灾点管理制度、防汛组织及职责、避灾点管理人员等信息清晰可见。
“村子里每一个人都知道转移的路线和避灾的区域。”完善的基层防汛体系在洪灾来临前有序运转。凌晨3点,全村的老人、小孩、妇女集合完毕,有序转移。洲上村全村1517名村民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如洲上村一样,兰江边上地处地势偏低的其他几个村庄,也正有序组织撤离。险情发生10多个小时后,已安全转移8400余人。
6月28日上午,站在兰江堤防上,记者偶遇身着迷彩制服的兰溪市市长蔡艳。问起转移避险工作,她操着沙哑的嗓音深情地说:“这个村从来没有如此安静,因为整村的人都走了;这个村也从来没有如此热闹过,因为那么多官兵、干部、群众去跟老百姓做思想工作,他们从骂我们到理解、支持、拥护,这个过程就在短短两天内,我们很欣慰。”
蔡艳告诉记者,兰溪是一个防洪重灾区,水利工作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头等大事,多年形成的水利工作基础,使得整个防汛体系一到主汛期就进入了战备状态。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基层体系、协作体系,政府、群众、子弟兵、志愿者,在这场洪水防御战中构成了牢不可破的坚强壁垒。
在这次防御钱塘江流域性大洪水过程中,浙江各级领导干部进岗到位,冲在一线,各地根据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和危险区域巡查,对水库、山塘、堤防进行24小时巡查值守,及时组织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工作,全省共转移危险区域人员15万人。
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是根本
“我们一直在为钱塘江流域再度出现1955年规模的洪水作防备,可以说,这头‘狼’我们防了几十年,没想到今年它真的来了。”浙江省水利厅治水办主任朱法君说。
防“狼”要有真家伙。近十几年来,钱塘江中上游地区已初步建成了较高标准的堤防体系,有效保护了中上游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扭转了该流域以往“小雨大灾”的不利局面。
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2011年“6·20”大洪水以后,兰溪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着力推进水利防洪工程建设。仅2011年至2016年期间,兰溪用于防洪减灾方面的投入资金就达到18.3亿元。相继建成防洪生态兼顾的城东片防洪堤应急工程,加固农防74.4公里,完成4座中型水库和91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以及山塘整治、梅溪治理、钱塘垅水库建设等工程,沿江堤坝防洪标准从原来的5年一遇~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在2014年、2015年汛期发挥了显著防洪效益,内涝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沿线10.3万人和8.6万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面对这场钱塘江流域大洪水,浙江省经济总损失从6年前的84.8亿元减少至33.68亿元。就兰溪而言,洪灾导致的经济总损失从6年前的29.89亿元减少至15亿元,内涝受淹面积减少三分之二。“可以说,今年洪水更大,但是根据我们的统计来看,损失在不断减少,应该说,我们建设多年的水利基础设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朱法君强调。
但是也有缺憾。渗漏、管涌、滑坡、坍塌……小灾不断,险情频出。继续严防死守,抓紧修复水毁工程设施,加强高水位运行山塘水库的安全管理,加强预测预报和分析会商,做好灾民安置、抢险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工作就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接近尾声的梅雨季里,洪水刚刚退去的兰溪市老城区迅速恢复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