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观海卫着力打造“卫文化”名片

12.08.2017  00:22
“卫文化”是观海卫这座古镇的“灵魂”。作为慈东地区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佛学文化、国学文化、青瓷文化、海盐文化在这里交融并蓄,高抬阁、“承古轩”古乐、卫里头燕话、白湖诗社、东南栲子拳……记录着观海卫文化曾经的辉煌。 该镇把文化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深入挖掘“卫文化”精神特质,打造内涵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卫文化”体系并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扶持,近年来每年用于文化事业的经费200万元,总投资8000余万元的观海卫镇文化中心结构主体将于8月底结顶,建成后将成为集剧院、图书馆、书城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成为观海卫镇乃至慈东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观海卫镇历史悠久,遗存众多。5年来,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对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锦堂学校、吴锦堂故居、墓庄等文保单位进行全面维修。观海卫镇还是一个红色资源大镇。该镇加强对红色遗迹的保护,全面修复中共浙东区委(成立)旧址——宓大昌旧宅,并建立了纪念馆。“目前正在对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进行修复。”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还出资修建了五洞闸战斗纪念碑亭、高背浦北撤纪念碑亭和沈一飞烈士纪念碑亭。 加强卫文化体系梳理和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研究,观海卫成立了“卫文化”研究机构,并出版了《东南名城——观海卫》、《太极古镇——沈师桥》等书籍和《观海卫老话故事》《观海卫民间故事》《闲话观海卫》等“卫文化”系列丛书。不少丛书已经进入学校课堂,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校本教材。众多的民间文史爱好者也对“卫文化”展开研究,对“卫文化”进行挖掘梳理、史料收集、实地调查、文化传播,并出版了多本书籍。同时,该镇成立了摄影、书画、民间艺术等6个协会,注册成立了“杜湖文学研究院”,创办的《杜湖》杂志被评为省文化厅群众刊物一等奖,成为文学交流和卫文化传播的平台。 搭建传承平台,让“卫文化”后继有人。在该市第二实验小学,该镇成立了“卫文化”少年研究所,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卫文化”课题研究。观海卫初中成立了历史文化传承基地,组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让学生接触卫文化。在观海卫镇中心小学、观海卫初中、卫前初中等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栲子拳、三北古乐、剪纸、观海卫太极拳等都已找到新的滋养土壤,学生与传统文化“零距离接触”,使“卫文化”得以传承。 因势利导,通过搭建文化阵地,让古今文化对话,让“卫文化”抽出新枝。在卫西村文化大礼堂,观海卫镇承古轩乐队的老人们在这里举办传统文艺演出,为传统佳节增添欢乐的气氛;在东桥头村乡风文明馆,老鼠糖球、棕绷、幢篮等老手艺通过展板的方式让观众熟悉;五洞闸村的棉花博物馆陈列了棉花种植和纺织的各类工具。 “卫文化”是古老的,也是发展的。要打造经济发展重镇,更要保护好独特的历史文化。 观海卫镇将继续切实加强“卫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推动文化之树开枝散叶,日渐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