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全面完成合用场所整治 做好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20.07.2015  10:57

            慈溪市现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约10万家,据排摸有2万多家属于“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简称合用场所),这些“低小散”企业和家庭作坊量大面广,存在着作业环境差、安全管理乱、设备技术落后以及生产生活混杂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已成为消防隐患的“重灾区”。为有效消除“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简称合用场所)安全隐患,规范“低小散”产业经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慈溪市自去年12月起部署开展合用场所整治工作以来,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合力,严格标准、严明纪律,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历经半年的全力奋战,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录入系统的22588家合用场所已全部完成验收销号,其中关闭取缔4448家、强制拆除705家、完成整改17435家;整改完毕的合用场所未发生一起火灾伤亡事故。

  一、三力齐发,全力助推整治工作。一是攥指成拳聚合力。慈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整治工作,成立由市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合用场所整治领导小组,抽调安监、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人员实体化运作合用场所整治办公室。设立小服装鞋帽、小餐饮和小商铺三个行业整治督导组,分别由安监局、市场监管局和商务局牵头,并分别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对“三小”行业整治提升全过程负责。同时,市人大、政协做好专题调研、视察,各镇(街道)均由党政“一把手”双挂帅,并实行干部“分片包干”,形成“党政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级级明确”。二是浓厚氛围添助力。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宣传引导,报社、电视台开辟专栏专题,通过正面引导与反面曝光相结合,高密度进行宣传报道,据统计,已在慈溪日报、慈溪电视台以及微博网站等开展整治相关报道660次,其中反面曝光217家隐患严重的合用场所家,并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制定有奖举报办法,调动“人人参与”合用场所整治的积极性,目前市合用场所整治办已接到举报10余起,及时对每一件举报进行调查处理和反馈。开展以合用场所整治为主题的“圆桌夜谈”966次,以“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解释争取“人人支持”。三是勤督严考增动力。市主要领导坚持每双周至少明察暗访一次,市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联系镇(街道)整治一线督导,截止目前市领导共开展督查暗访47次。分管市领导、合整办及三个行业督导组坚持每周例会制度,开展专项督查215次。对各镇(街道)合用场所整治进展实行“一日一上报”、“一日一公布”,定期在《慈溪日报》进行公示通报。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并出台专门的问责办法,做到奖优罚劣。

  二、重拳出击,铁腕推进整治工作。为深刻吸取桥头“11·29”火灾事故教训,彻底消除合用场所安全隐患,慈溪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狠下决心,坚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段、铁的纪律,全力推进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取得实效。一是严格标准不降低。根据行业的特点,分别制定出台小服装鞋帽、小餐饮和小商铺行业的整治标准,并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抓到底”,严格排查认定标准,严格关停、拆违、限期整改标准,严格整改验收标准,确保专项整治公平有序推进实施。二是全面排查不放过。为彻底摸清合用场所的数量,全市各地结合日常消防安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发动各村(社区)、有关单位启动网格化调查摸底工作,确保排查工作不留盲区。通过“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地毯式排摸,全市共检查各类场所50785家,其中合用场所22588万家,发现隐患37883条,下发整改通知15988份。合用场所全部按行业分类建立“一户一档”台帐,并录入数据库进行信息化动态销号管理。三是分类整治不手软。按照“关闭取缔一批、停产整改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强制拆除一批”的原则,对合用场所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无证照、违建、住宿3人及以上、存在严重隐患这四类合用场所,通过采取停水、停电、扣押生产经营工具、拆除违建等强制措施进行关闭取缔(经整治后,符合要求的可申办证照);对于需要限期整改的场所,按照一份告知书、一户一登记、一套整改方案、一张承诺书、一名监督责任人“五个一”的要求进行整改。对抗拒执法或敷衍整改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目前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行为立案172起,罚款67.5万元,行政拘留4人。

  三、见招拆招,有效破解整治难题。合用场所整治面大量广,针对整治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创造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有效破解难题,推进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确定重点区域,加大攻坚克难力度。18个镇(街道)根据区域特点和工作难点各自确定合用场所整治工作的重点攻坚克难区域,并制定针对性方案,集中力量进行攻坚,以点带面,推动全面整改。“三小”行业督导组加大对重点攻坚克难工作的指导帮助。二是积极选树样板,发挥示范联动效应。整治工作进入整改阶段后,采取样板带动,试点先行的方式,三个行业分别选定2-3家作为样板,率先开展整治,之后将样板点建设推广至每个镇(街道),使每个镇(街道)的三个行业都有样板点供参考,发挥示范引导效应,以点带面,加快整体推进步伐。三是强化督查通报,鞭策后进推动工作。市合用场所整治办对各地应关尽关情况、应拆尽拆情况、“五个一”等基础档案信息落实情况、系统数据差错情况进行抽查,并对上述情况和明察暗访、上级交办、督查建议、群众举报等反映属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通报,以查漏补缺、督促工作。各地也根据实际,对村(社区)整治工作进行通报,以鞭策后进,推动工作。

  四、严防反弹,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研究制定行业改造提升方案。相继出台了3个产业的改造提升方案,进一步明确相关合用场所改造提升工作的具体标准和目标要求,注重运用政策、经济杠杆,从源头上杜绝合用场所的形成,倒逼“低小散”产业规范提升。二是建立常态化动态监管机制。成立市、镇两级合用场所常态化动态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或专业管理办公室,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并明确相关部门、联村领导、联村干部、网格员等的动态监管职责。强化日常巡查和监管,建立定人、定时、定量的工作机制,依托“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借助手机移动终端,实现信息化监管,做到区域全覆盖、监管无漏洞。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发动新闻媒体、相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合用场所的危害和消防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整治工作,实现从政府整治到全民整治的转变。积极推动建立镇级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开展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疏散、逃生演练,形成覆盖市镇村的专业救援和群众自救相结合的救援体系。四是加强乡镇消防队伍建设。目前我市已建立专职消防队16支,配备专职消防队员223名。通过进一步加强镇(街道)消防安全工作站、政府专职消防队、村(居)志愿消防队、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管室等消防组织建设,建立覆盖全面的城乡火灾防控体系和灭火救援快速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