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一病人中暑后 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6.07.2016  13:42
    今年的三伏天又长又热,让不少人中了“热”招。记者从宁波市中医院等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段时间来陆续接诊到一些中暑患者,其中不乏被送入ICU抢救的重度中暑患者。     慈溪有病人中暑后     不幸身亡     其中慈溪人民医院的急诊,一晚上平均有10多个不同程度的中暑病人,最多的一天接待了30多个,还包括了3例热射病患者,最早的一例已经死亡,一例在ICU抢救,还有一例还在急诊室观察。     急诊科叶医生告诉记者,最早的一个患者,大约40岁,高温天喝了酒,就在地上躺了一会,等家人发现,人已经昏迷了,送到医院时,人神志不清,体温也高达40℃,医院给以抢救、退烧、补液等急救措施,但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而在ICU重症监护科的患者,是一名电焊工,发病前正在车间干活,车间虽没有烈日暴晒,但是温度较高,也没有风扇,等患者被工厂工友送进医院,也出现了胸闷、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症状。     有医院平均每天     收治十多位中暑病人     前天下午,67岁的老王(化名)因为持续在室外工作一个多小时,突然神志不清,鄞州二院副主任吴常达介绍,老王被送到医院时体温超过41℃,呼吸急促,出现多脏器衰竭,伴有横纹肌溶解等,经过抢救诊断,被确诊为日射病,转到ICU病房继续救治,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老王仍未脱离生命危险,处于昏迷状态。     吴常达说,老王并不是鄞州二院今夏第一个重症中暑患者。十多天前,有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为热射病住院,经过救治,目前已经出院。     记者从宁波市第二医院了解到,前几天,该院也收治了一位热射病患者,该院急诊科刘鹏副主任医师说,截至目前,医院里重症中暑的患者比往年少,但发热、不出汗、头昏等轻症中暑的患者并不少,“特别是最近几天,粗略估计,平均每天有十几位”。     其实,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较多见,一般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恶心及呕吐,体温正常或升高等,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当属热(日)射病,一般表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刘鹏说,高温高湿的环境最容易引起中暑,高温天气里,市民尽量减少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体质偏弱等人群,更要格外注意,如果必须外出或室外作业,注意劳逸结合,尽可能避开中午下午等日照最强阶段,配备一些防暑药品。另外,热天出门或大量出汗后,市民可以适当补充淡盐水。     一旦中暑怎么办     疾控为你支招     一旦中暑怎么办?昨天,宁波市疾控中心官方微信为市民支招:     有中暑症状后,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     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     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     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本报记者 邹洪珊 李竹青     本报通讯员 陈静 谢美君 郑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