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的1次恶作剧 成就了今天的这篇“落叶集”

09.12.2014  11:31

  悠长的校史与独特的建筑,使得中国美院南山校区的门口从来不缺拍照的人。但是上周末,驻足拍照的游客、行人比往常要多得多——

  继12月1日美院雕塑系三位学生用落叶堆出金字塔之后,上周末,美院公共艺术学院的30位同学,花了12个小时,用落叶做成了几个大喇叭,命名为《有话可说》,立在美院南山校区的正门。

  左边落叶金字塔,右边落叶立方体,中间落叶大喇叭,“落叶雕塑群”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过路人。

  美院学生“玩”落叶并非首次,去年立在校门口的落叶鱼也是他们的杰作。事实上,早在8年以前,就有美院的学生拿落叶“暗落落”地做起了文章,只不过,那次只是一个恶作剧。

  八年前落叶是恶作剧,更是情怀

  但凡是老杭州,都会对曾经安静的南山路心怀眷恋。每年秋冬,南山路是安静到可以听到落叶声响的地方。而从建校伊始就坐落于南山路上的中国美术学院,大概是这条路上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校外的梧桐,校内的银杏,到了深秋初冬,从枝头落到地面,形成的色块与层次,深深吸引了这些对色彩、对美特别敏感的学生。

  2006年的圣诞节,在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的大二学生叶斯,决定跟他的同学冯晨、张如愚和张旭涛一起做一个“恶作剧”。四个人在学校里拾了一大堆银杏树叶,装满自行车篮子不算,还装了好几个塑料袋。

  “当时我们有个老师叫沈立功,就住在西湖边上,我们就把所有的落叶都堆在他家门口,堆了有半米高。”叶斯说,“按了他家门铃后,我们偷跑到楼下看,这哥们儿开门还蛮高兴,出来拍了半天的照。”

  这次成功的恶作剧,让叶斯他们对落叶开始着迷。于是,第二次,他们把耿建翌老师的蓝色汽车贴成了“落叶”汽车,“当时也没想着把这个当成作品,就是‘恶作剧’。我们老爱拿老师开玩笑,他们俩也开得起玩笑。”

  2008年深秋初冬,当落叶又一次铺满校园的地面时,叶斯忽然来了感觉,他觉得在这座学校里,对落叶有感觉的一定不止他一个。于是,这一年,他和同学李晟曌、池丽明、王坚欣一起,买了两罐白色的乳胶,把学校后门景观区的小石桥贴成了满是银杏叶的“落叶桥”,“其实也没有把这个当成作品来做,只是觉得如果把树叶贴满桥会很美而已。”

  落叶桥一出现,惊艳了很多人,以往走桥去边门的学生,为了不破坏桥面上贴着的树叶,宁可绕一圈路。这大概就是叶斯所说的“感觉”,或者说,情怀。

  八年后落叶是作品,也是传统

  《有话可说》竖在南山校区正对大门的一楼平台上,由7个大约45度仰对天空的放射状喇叭组成。与此前雕塑系制作的落叶“金字塔”一样,都是用落叶覆盖表面。走近看时,你会发现,叶子是用钉枪钉在木板上的。这样的覆盖方式很牢固,但工程量也很大。

  这件作品的作者是来自城市雕塑、景观装置、壁画艺术、美术教育、公共艺术策划与传播、陶瓷造型艺术和玻璃造型艺术等专业的30名同学。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他们足足干了12个小时才完成。

  “天气很冷,但这些小孩很努力地在做这件作品。”从下午四点开始,摄影师、美院退休教师王荣贵跟拍这些学生的制作过程,“男孩子也有女孩子也有,做得都很认真很细致。这么冷的天,十几个小时啊。他们一开始也有点担心,怕做不完,临近晚上十点,终于完成了。不容易,蛮拼的。”

  相比八年前那些小小的“恶作剧”情怀,呈现在眼前的这件令人瞩目的作品,在无形中继承了美院学生传达落叶之美的传统,却也有着更加清晰的构思和理念。

  “主要的理念就是‘发声’。”公共艺术学院研究生会会长陈骁说。

  虽然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不会“发声”的喇叭,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当你走到那些高高低低的喇叭口时,你会在错落的高度中找到一个合适你的,站在那里,顺着喇叭的方向望向天空,就算一时想不起说些什么,也想大喊一声。即使你什么都不说,听着落叶发出的声音,也很打动人。(记者 陈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