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电子突变 马云剑指金融大数据

21.07.2015  12:30
  恒生电子被突查,作为实际控制人的马云也受到牵连“躺枪”。

  7月14日,远在欧洲出差的马云微博上发声,称坊间传出“杭州是股市暴跌的‘大本营’”。对此,马云颇为无奈地回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不关己,有人挂你……

  其实,马云“躺枪”的根源在于,A股这轮暴跌众口一词的“祸首”是场外配资,而恒生电子无疑是场外配资市场的霸主。

  去年4月,马云斥资33亿元收购恒生电子。消息传出,即招来反对之声。市场质疑,恒生电子与马云旗下的蚂蚁金服一旦融合,是否会形成行业垄断。直到半年后,经国家商务部反垄断局批准,马云收购恒生电子的风波才平息。

  然而,业内对数据泄密的担忧从未停止。毕竟,阿里绝不可能在金融机构的行为数据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阿里对于商业利益的追逐很有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的数据外泄,影响其数据安全。

  这一次,以研发、销售金融软件为主业的恒生电子因为场外配资而陷入风暴之中,而证监会核查一周后仍未最后表态。如果恒生电子转型为金融大数据挖掘,或许马云的目的真正达到了,而围绕数据泄密的恒生电子又将风云再起。

   实际控制人马云“躺枪”

  一度超越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的马云,足够强大。不过,这一次,他也很无奈。本轮A股暴跌,他无法避免地“躺枪”了。

  7月14日,马云在微博上发声,称近两个月一直在出差,美国、日本、俄罗斯……几乎绕了地球几圈。刚到欧洲,就有传闻称杭州是股市暴跌的“大本营”,“马云”搞垮了中国股市。在微博中,马云回应称,作为最早炒股的受伤者,他早就不炒股了。

  其实,马云“躺枪”还是缘于其实际控制的恒生电子。

  恒生电子总部位于杭州,与马云的大本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同处一城。去年4月,马云将其纳至麾下。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去年4月初,浙江融信网络技术公司与恒生电子的母公司恒生集团17名自然人股东签订协议,32.99亿元买下恒生集团100%股权。此后,浙江融信将通过恒生集团持有恒生电子20.62%的股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而浙江融信则相当于马云个人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马云持股99.14%,剩下的0.86%股份由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兼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谢世煌持有。交易之时,浙江融信与阿里巴巴集团并不存在股权关系,因此,马云最终以持股20.44%的最大比例成了恒生电子的实际控制人。

  后来蚂蚁金服通过认购浙江融信新增股本并收购现有股东剩余股权的方式,获得浙江融信全部股权。由此,蚂蚁金服持有恒生电子20.62%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不过,蚂蚁金服和浙江融信均为马云实际控制的公司,这样平价倒腾之后,只不过股权复杂一些罢了,恒生电子的幕后大老板依然是马云。

  这轮A股暴跌,场外配资类杠杆资金的快速堆积和撤离被广泛认为是重要助推因素,而作为HOMS系统的提供商,恒生电子销售的这一系统,相较上海铭创、同花顺,占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

  近期,长江商报记者曾做过场外配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场外配资公司包括配资的P2P平台都是使用恒生的HOMS系统,个别配资公司则只是将同花顺的系统作为备用系统。同样,大部分券商开放的端口接入的也是恒生的HOMS系统。因此,恒生电子成了各路场外配资的资本进入A股市场的主渠道。

  恒生电子陷入了舆论的风口,尽管恒生电子一再喊冤,称“市场上谣传是恒生的Homs工具导致了股市动荡的观点是非常不客观的”,并列举数据,从6月15日到7月10日,HOMS总平仓金额仅为301亿元,占两市单边总交易28.9万亿元的0.104%。但在这轮疯牛与疯熊瞬间交替中,高杠杆资金放大的效应,市场关注的目光难免会转移到恒生电子身上。

   从8人小公司到金融IT霸主

  有关恒生电子的是是非非、HOMS系统生与死的争论还在持续。但不可否认的是,卷入漩涡中的恒生电子仍是金融IT霸主。

  20年前,在杭州成立的恒生电子还是一家8人小公司,但其全身心地投入金融IT领域。

  恒生电子官网显示,公司推出证券柜台交易系统,率先推出的银证转账、网上交易系统等产品,抢占新增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与国泰君安、海通、南方、华夏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公司为基金公司提供系统。

  到2000年,恒生电子营收过亿元,不仅在中国证券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还在基金投资管理系统市场上保持绝对优势。2003年,恒生电子在A股主板上市,成为首批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009年,恒生电子首次实现市值过百亿,净利润则于两年前迈过亿元大关。此时,深耕金融IT界14年的老将,恒生电子开始转型网络公司,提出“网络变革产业”,并收购上海力铭科技有限公司,借此进入与银行核心交易系统“关系密切”的银行票据IT领域,加速业务布局。这也是恒生电子渗透银行的一个信号。恒生电子借助其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代购代销等中间业务系统上的优势,大幅度渗入银行领域。

  2010年,恒生收购上海聚源数据服务公司,重组数米网,进入金融资讯领域。次年,恒生电子的脚步踏入信托领域,由此,其业务全面覆盖金融行业各细分领域。此外,还成为国内第一家提供港股核心证券交易系统的金融软件开发商。2013年,恒生电子推出首个金融云平台HOMS,当初只在基金领域使用,市场反应平平。到了2014年,恒生电子步伐迈得更快,旗下的恒生网络开启恒生2.0时代,推出沪港通交易系统等产品,建设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上海清算所综合业务系统等,与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恒生电子外宣资料显示,公司4000名员工,80%为研发工程人员,显示其较大的研发投入。实际上,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恒生电子的产品市场份额占比一直较高。

  长江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全国多地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使用的主要软件系统,多来自恒生电子,且部分金融机构10多年来一直使用恒生电子销售的软件系统。

  恒生电子公告显示,2003年公司上市时,已是领先的金融软件和网络服务供货商,在多个金融细分行业的IT系统都占有高份额。2012年年报显示,其在基金、证券、保险、信托资管领域核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93%、80%、90%、75%,在证券账户系统、证券柜台系统、银行理财业务平台、信托核心业务平台、期货核心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7%、43%、85%、41%、42%,处于绝对优势的市场地位。

  恒生电子相关资料称,公司连续6年入围全球金融软件公司百强,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相关领域全面解决方案的“全牌照”IT服务公司。

   转型后恒生电子或风云再起

  坐拥金融IT霸主的恒生电子并不是第一次站在舆论风口。而上一次便是去年4月初,马云收购恒生电子。

  因为恒生电子和马云旗下的蚂蚁金服均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且实力雄厚,外界反对声一片,称是否会形成市场垄断。

  为此,恒生电子不得不专门作出解释,称国内金融业应用软件及服务的市场是充分竞争市场,集中度不高。此外,IBM和甲骨文等全球软件行业巨头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优势地位。恒生电子据此判断,市场仍处于充分竞争状态,马云收购行为不会导致行业垄断。恒生电子还表示,将继续保持经营的独立性。

  马云的这一收购行为是否涉嫌行业垄断的争论持续了近半年。直到去年9月,商务部反垄断局审查后决定,批准其收购行为,这一争论才止息。而马云也将恒生电子平价过继给蚂蚁金服,让二者合作起来更方便。

  谁也没想到,A股这轮暴跌让平息了才半年的恒生电子又起风云。套在恒生电子身上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的质疑至今尚未平息迹象,或许要等到证监会的最后表态。

  坊间猜测,受伤太深的恒生电子或许要关闭HOMS系统,开启转型之路。下一站,将发力大金融数据挖掘,外界猜测,这也是马云当初的设想。

  7月18日,一名银行业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如果恒生电子向这方面发力,对其而言,将会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该人士介绍,去年,马云收购恒生电子时,银行、保险、基金等尤其是基金反对声最高,业内普遍担忧的是,阿里通过马云控股恒生电子后,相当于掌握了绝大部分金融机构的后门。

  当时,恒生电子公开表示,公司只是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IT软件,软件交付后由客户自行运营与管理,金融数据的储存与产权完全归客户控制与所有,公司不可能获取更无可能泄露金融客户数据。尽管如此,但由于大量金融数据存于恒生电子的服务器里,虽然数据有保密性,但想看还是可以看到的。

  “此次恒生电子转型,给了阿里一个借口。”上述人士认为,或许马云已经在内部打通了阿里的整个互联网金融帝国,嗜数据如命的阿里能否在金融机构的数据面前保持淡定令人怀疑。一旦阿里追逐商业利益,这些金融数据就可能外泄,从而影响其安全。

  有市场人士猜测,马云收购恒生电子就是奔着获取大数据去的。去年11月,阿里云推出金融云服务,称通过该云计算服务,全国2000余家区域银行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实现网上交易支付等功能,打通了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瓶颈。这样的云计算也可延伸至基金、保险、证券等金融细分领域。这背后,大数据的作用不可低估。

  未来,随着恒生电子发掘金融大数据,恒生电子的风云或将再起。

农夫山泉跨界橙汁“九死一生”
在饮用水行业中做到老大地位的农夫山泉,互联星空
温州银行业不良率创新低
记者从温州银监分局最新监测信息,截至2016年11月末,温州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至2.互联星空
宁波华翔募资25亿加码主业
宁波华翔(002048)公告,公司拟以21.40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互联星空
获批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浙江在线12月12日讯  (记者 李文芳) 日前,互联星空
浙江半年为企业减负800亿
浙江在线12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甘居鹏) 降互联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