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鑫坊田家五兄弟再也不用拉下卷闸门偷偷摸摸烧菜了
整整五年,田家五兄弟经营着黑作坊,有段时间天天跟街道打游击
思鑫坊整治无证餐饮后,小店关停,在街道的帮助下,五兄弟在光复路上开了新店
田家兄弟的新店。杨茜 摄
还有3天时间,新店开张就满一个月了。光复路上这间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芳明小吃”,是田家五兄弟共同开起来的,这是新生活的起点。
几个月前,他们还在思鑫坊经营着一家黑作坊“辉辉小吃”,拉下卷闸门,偷偷摸摸地烧菜,再打游击战一样去送外卖。
说起思鑫坊,那是多少杭州人的回忆。建成于上世纪20年代的传统石库门街区,临近西湖,紧挨龙翔桥。就是因为地处繁华,冒出了很多无证餐饮。最多时,这里有20多个餐饮店的烟囱,居民怨声载道。去年1月,湖滨街道成立了思鑫坊现场综合整治办公室,针对无证餐饮开展整治。直到去年12月,困扰思鑫坊多年的顽疾“无证餐饮”全部关停。“辉辉小吃”是思鑫坊最后一批搬迁的无证餐饮之一。
这家小吃店
五个兄弟一起经营
虽说是家小吃店,但是面条、炒饭、小炒都有,更像一家快餐店。过了饭点,吵闹的店里安静下来,店里挂着的电视机里播着电视剧。
穿着白色厨师服的矮个男人从后厨房里走出来,捧着满满一大盘蛋炒饭狼吞虎咽起来。“两顿没吃了。”他憨憨地笑起来。
坐在收银台后面的年轻男人站了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是我三哥,那个抱着孩子的是我二哥,我是最小的,排行老五。四哥在老家,还有老爸老妈要照顾,今天不在。大哥马上就回来了,你稍微等一下。”
店里还有老大和老五的媳妇,只单独请了一个阿姨专门收盘子、洗碗。其他媳妇都在老家带孩子。
不一会儿,大哥田杜明回来了。“一家店要养5户人家,你说,我这压力多大。”作为老大,他把家里的担子扛了起来。老家还有一点土地,种种庄稼,有些收入。
幸好,兄弟们都还挺团结。老大和老五负责炒菜,老三专门切菜、配菜,内向的老二就送送外卖,五媳妇管收银,“各自分工,也没什么争执,挺好的。”
去年12月16日,这家店开张。本是做午市和晚市的,为了多赚一点,早上6、7点就开门了,顺带做点早餐。目前为止,田杜明对客流量还算满意。“毕竟刚开始,有个适应期,慢慢来吧,会好起来的。”
之前无证经营了5年
街道整治天天打游击战
算起来,这是二次创业。之前,他们在思鑫坊开了一家名叫“辉辉小吃”的店,一晃就是5年。
七八年前,田杜明从老家安徽蚌埠来到杭州打工,从厨房的帮工做起。后来,老家的弟弟们也跟着出来了,学了点手艺。
5年前,田杜明想自己开家店,就在思鑫坊花了3万多块钱盘下了一间只有40平方米的小店,准备做餐饮。“在我之前的那个老板,是有营业执照的,可是后来生意不好,为了逃税还是怎么的,就把证给停掉了。转到我手里,我想去办证的,但是一问,补办的手续太麻烦了,我就先开业了。”
兄弟几个守着一家小店,还送送外卖。“我们的家乡菜口味会稍微重一点,还挺受欢迎的。”那时候,一年有10万元左右的盈利。虽说是有这么一大家子人要养,“但是总比在外面打工强。”田杜明说。
可是,这毕竟是家无证经营的店。去年1月,湖滨街道成立思鑫坊现场综合整治办公室,针对思鑫坊内无证餐饮开展50多次整治活动,超过三分之二的无证餐饮店家或关门,或转业。
“辉辉小吃”算是“负隅顽抗”的,他们放下卷闸门,在店里偷偷地烧菜,专做外卖。“那时候也着急呀,跟打游击战一样,就想着做一天过一天。”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杨茜 通讯员 王维诗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