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就在你的身边

07.08.2016  13:13

    路名有没有别字,基本信息有没有错误,英文翻译是否准确……两周前正式投入G20志愿服务的浙江理工大学大三学生夏若青,顶着烈日,仔细核查杭州街头的路牌信息。

    8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G20杭州峰会倒计时一个月 筹备工作投入冲刺阶段”新闻中,杭州志愿者的身影成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同一天,新华网、《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等中央媒体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了杭州志愿者服务保障G20的消息。

     服务保障G20 志愿者在行动

    G20峰会会场志愿者招募工作于2015年12月启动,面向浙江大学等15所高校进行定点招募,共接受志愿者报名26266人。通过三轮测试,最终选拔出3700多名“形象好、气质佳、外语强、素质高”的志愿者。同时,面向国际留学生选拔国际志愿者代表,他们分别来自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13个国家;还面向北京、上海等地优秀大学生及中学生代表性群体招募志愿者,为G20峰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必要的后勤保障。

    另一方面,更多的市民加入到城市志愿者的服务队伍中来。自峰会志愿服务工作启动以来,杭州市新增注册志愿者52万,已有超过100万名城市志愿者开展“志愿平安”、“志愿文明”、“志愿旅游”、“志愿关爱”、“志愿生态”、“志愿国际”、“志愿文化”等志愿服务行动,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武林大妈”这样的热心志愿者,开展平安宣传、义务巡逻、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地铁文明劝导、“礼让斑马线”等文明环境维护活动中,更是处处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据统计,已有5万余人次志愿者参与“先下后上乘地铁,文明一米迎嘉宾”的文明劝导活动。

    在“志愿国际”行动中,来自美国、俄罗斯、意大利、韩国、乌克兰等国家的50余名高校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组成了“国际友人志愿服务团”,为杭州志愿者大家庭增添了“国际范儿”。他们通过参与“微笑亭”、动漫节、多语言平台翻译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升杭州的国际化水平。

     所有社区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

    在杭州设立的首个“微笑亭”——柳浪闻莺微笑亭里,64岁的施志平正在热情地为游客指路。干了5年志愿者工作的施志平,精神头一点儿不输年轻人。“也是一种情怀吧,作为一个老杭州人,这是一份责任。”施志平表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会把志愿工作一直做下去,不忘初心。

    在杭州,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微笑亭”、雷锋广场、公共自行车服务、助残“阳光行动”等各类服务平台中,也服务在环境提升改造等城市建设中,每年约有近20万人次享受、参与家门口的志愿服务。

    全市所有社区都建立了志愿服务站,形成了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志愿服务工作梯队,建立了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志愿者协会、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三大组织化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152万人,志愿队伍23000余支,社会组织6500余个。

     志愿服务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参与志愿服务,除了传统的报名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刷市民卡、下载“志愿汇”APP、使用支付宝“公益”、微信“志愿服务”等互联网平台,便捷地完成志愿者注册报名、测试培训、服务计时、积分兑换、星级认定等操作,真正实现志愿服务“触手可及”,杭州也由此迎来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公益”新时代。

    “志愿汇”是浙江省首个智慧公益网络平台,也是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推广的志愿者信息平台。目前,杭州5个主城区的所有社区和主要医疗单位、文博场馆、社会机构等场所,共铺设了4000余台市民卡志愿服务刷卡设备。每天在平台上有100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签到计时,近20家组织进行注册,1000余名志愿者进行登记,使得“志愿汇”真正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社交公益平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何去非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