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体系有效提升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成效

02.11.2015  16:51

近年来,鄞州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熏陶,牢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网络,确保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鄞州新型育人模式在省厅“轻负担高质量”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区教育局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一、立足校园,拿好学生德育基础分。

一是推进德育课程化。启动义务段课程改革,以课程整合为核心,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每门学科,构建彰显育人理念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仪式教育、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深刻践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习惯,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引导式,变简单地把学生“教会”为教学生自己“学会”,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二是推行德育导师制。全面推进德育导师制工作,德育导师团队由首席导师和导师组成,首席导师一般由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导师一般由1~3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团队为每个受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等,对受导学生每周或每月的表现逐一登入并进行分析对照,把握学生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目前,全区小学、初中起始年段均推行了德育导师制工作。

三是营造德育好氛围。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的作用,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推动美丽校园建设,利用石刻、走廊、宣传栏、橱窗等场地设置传统文化内容的警句、诗词、书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建设的角角落落。推进图书馆、阅览室以及书法、国画、曲艺、棋类等专用教室建设,打造诗词、篆刻、拓印、戏曲等传统文化特色社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该区近年来投入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1700余万元,对26所校园进行改建,建设各类专用教室140个,努力营造传统文化熏陶氛围。

二、发动家庭,做好家庭德育附加题。

一是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实施“千万家长进家校”行动,要求每所学校都要举办家长学校,尽可能扩大参与面,向家长普及教育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先进教育理念,把家长培养成为育人工作的有生力量。全区现有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2所,省级示范9所,市级示范11所,形成了良好的家长学校传统。

二是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既尊重家长委员会的民主权利,又加强对家长委员会的指导,吸收家长委员会有效参与学校管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民主议事、民主监督作用,发挥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发挥家长委员会对广大家长的正面引导作用。全区100%学校(幼儿园)都建立了家长委员会。

三是加强家校联系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联系工作的意见》,以校务理事会、家长委员会等为抓手,引导社区组织、学生家长积极、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聘请优秀家长来校上课,担任德育成长导师,组织家长论坛,分享育人经验,让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依托社会,拓展德育工作新阵地。

一是丰富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要求义务段学校在社会实践类课程中,用不少于10%的课时到博物馆、美术馆、企业、工厂等地开展教学,把育人场所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创新推广学校“春秋假”,鼓励学生开展农村体验、拓展培训、科技探索、文化旅游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二是打造志愿服务超市。结合区委区政府“义乡鄞州”行动,打造教育系统“志愿服务超市”,由教师、学生、家长物色推荐周边公益服务需求内容,再由教育局遴选适合学生开展的项目,如五水共治小卫士、写春联送温暖、擦洗公共自行车、博物馆小讲解员等活动,在网络平台进行公示,明确活动人数、地点、时间、内容、对象,供各学校组织学生选择。志愿服务超市自2014年寒假推出以来,备受师生、家长欢迎,目前,已承接志愿服务项目132个,参加学生700余名,服务群众1100余人次,成为“义乡鄞州”建设的一块闪亮牌子。

三是凝聚部门协作合力。在家庭教育方面,积极运用妇联、团委等渠道平台,共享共用育人资源;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方面,与体育局、科技局、文广局等联合举办全区中小学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积极争取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面向学生开展有益活动、免费开放、提供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