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创新青少年德育工作机制成效明显
德清,县如其名,“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德清嫂”、民间设奖奖百姓、文明德清“十八礼”、德文化学院成为德文化发扬和传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德清县创新青少年德育工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逐步形成了传承和弘扬“德文化”教育体系,涌现一批品行兼优、德才兼备的德清学子,如全国优秀青少年代表仲红丽、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徐熠岑、全国“最美中学生”俞佩吟、黄河等一批先进代表,“讲道德、做好人”成为德清县广大师生的共同价值观。今年,实验学校沈悦铭同学作为全省唯一一名代表获邀参加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开幕式上献词,还在全县5000名中小学生中,选出百名真人版“有德小子”,作为文明德清“代言人”。该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营造育人环境,形成学校“德文化”品牌
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文化”的丰厚底蕴。县教育局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推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大发展。按照“文化立校、追求品位”的办学理念,学校逐步形成自已的文化品牌,将文化建设内容定位在显性文化建设与隐性文化建设两个方面,重点落实在环境文化、德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目前,已评选三合中心学校等9所学校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并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全覆盖,打造德清县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
二是加强课程文化建设,促进“德文化”的有机融合。近年来,该县中小学结合德清的德文化、民俗文化等实际,开发了一系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校本课程,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课程文化推进,莫干中心学校的竹文化、武康英溪小学的孝文化、乾元小学的剪纸文化、清溪小学经典诵读、洛舍中心学校的小铁军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德文化”课程应运而生。乾元小学成为全国首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县教育局联合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等部门出版了全市首本《我的家训故事》,该书成为全县中小学生家风家训特色课程。
三是加强社团文化建设,丰富“德文化”的内涵品质。以贴近学生实际为原则,以“四小”活动为载体,成立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各类“德文化”实践活动社团。如小导游社团,在下渚湖湿地风景区、新市古镇等旅游风景区周边的学校选拔一批学生成为景区的小导游,为游客介绍德清的特色,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志愿者社团,通过结对民工子女学校、重度智障少年儿童、敬老院、莫干山雷达连等,组织学生志愿者定期开展服务工作;京剧社团,请戏剧专家精心辅导,让学生学习中华经典艺术,感受戏剧的魅力,演出节目已多次亮相央视舞台;武术社团,每一年的全市传统武术比赛每年都获一等奖,该社团被省体育局、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发展武术,从娃娃抓起”贡献奖。
二、培育育人队伍,保障学校“德文化”实施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完善德育导师制。通过“适岗竞聘”的形式,选派一批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人员作为学生德育导师和班主任。2009年起,建立了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阳光志愿服务队。近十年来,全县近500名教师每年暑期深入社区、村开展“爱心义教”,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民俗传承、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暑期生活,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部分退休教师自发捐资设立了该县第32个民间草根奖——“德清县少儿进步奖”,先后表彰学生200多名。
二是倡导身心健康,创新心理辅导机制。 “一校一室”,校校有心理辅导室。县教育局投入267万元,42所中小学校校建有省标准化心理健康辅导室,每个辅导室配有个别辅导室、小团体辅导室、教师办公室。 “一师一证”,班主任皆是心理辅导员。全县2448名中小学教师持有心理健康教育证,建立了47支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6所高中全部配备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是否持有心理健康教育证成为聘任班主任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生一档案”,高危学生建立专人档案。学校对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校进行筛查,重点关注离异、重组、留守、单亲家庭的孩子,建立专人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一月一家访”,家校互动有效沟通。通过 “百校千师访万家”活动,固定每月10日为固定家访日,重点对筛查出来的高危学生进行家访,确保家访覆盖面达到100%。
三是坚持家校互动,发挥家委会职能。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成立全省首个“四级家委会”。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服务队”等途径,畅通家校合作通道。强化家庭教育,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制订菜单式课单,为学校、社区送去家庭教育新理念,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注重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规,深入开展“寻家训 明礼仪 传家风 ”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学、议、写、评”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继承家族优良传统,融洽亲情关系,提高文明素养。
三、结合地域特色,创新学校“德文化”内涵
一是利用本土德育教育基地,延伸“德文化”。为促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衔接,推进校外活动场所更好地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服务,该县分类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乡土文史教育、生态科技教育等一批中小学道德实践基地。每个基地按照有组织领导、有教育主题、有活动方案、有评价反馈的要求,精心设计参观考察体验活动,供中小学自主选择。基地由单位自主申报,由宣传、教育等部门组成评审团根据基地概况、活动组织和收获成效每年进行考核评比,达到进一步促进基地为学校、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二是宣传学习德清英雄事迹,弘扬“德文化”。学校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浓化爱国情怀,高唱英雄赞歌。学校等利用黑板报、电子屏、宣传栏、小广播、校园网等媒介宣传德清本地的英雄事迹。同时挖掘语文、思品等学科德育元素,对英雄人物解读时代内涵,营造“人人崇英雄、处处学英雄”的氛围。邀请浙江道德模范龙山十八烈士陵园义务守墓人蔡永法、《中国双拥》年度人物代表杨宝庆等一批道德模范、退休教师、烈士家属为学生家长们讲述发生在德清的英雄故事,鼓励学生们传承英雄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三是完善德清学子考评机制,传承“德文化”。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的道德品质、体艺劳动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各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鼓励学生、教师、家长积极参与,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建立每月学生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德育评价系统,系统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提高自我反思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