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政官方微信]浙江财政助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
2015-04-16 浙江财政官方微信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总书记的讲话,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热切期盼,深刻揭示了全民健康在全面小康中的重要地位,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其实早在2013年,“双下沉、两提升”就已成为浙江医改一个亮点,省政府出台医学人才下沉、城市医院下沉,促进县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的行动方案。每家城市三甲综合医院托管2—3家县级医院、专科医院负责1—2家,形成紧密合作的办医关系。截至2014年底,36家城市三甲医院已与69家县级医院建立合作办医关系,并在不断扩面、深化。
据浙江省今年2月发布的《“双下沉、两提升”工作长效机制研究》报告显示,在实行托管的县域,群众选择留在当地治疗的比例大幅度提升。截至2014年年底,与托管前相比,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平均分别增长45.2%和30.23%,手术台次平均增加37.3%;危急症病人诊治能力及急救能力得到提高,Ⅲ、Ⅳ类手术台次平均增加61.5%,平均每家医院建立专科、亚专科4个,开展新技术项目13个。为积极推进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浙江省财政从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资金分配方式、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等方面入手,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下好城乡医疗资源一盘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
加大财政投入,夯实县域医疗机构基础条件
2013-2014年省财政安排5.1亿元支持县级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所)、精神病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安排2亿元推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各级财政部门也根据政策要求加大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发展。
落实专项资金,支持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从2013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省级医院和基层医院。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省级医院派出人员报酬和接受基层人员进修培训支出、基层医院的专科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支出等方面。2013-2014年省财政根据“双下沉”实施情况共拨付专项资金2.63亿元,其中:基层医院补助1.73亿元,省级医院补助0.9亿元。
实施量化考核,建立资金分配与下沉绩效挂钩机制
为发挥专项资金对资源下沉工作的激励引导作用,省财政厅会同省卫计委分别制定出台《浙江省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考核办法(试行)》和《浙江省省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两提升”成效为核心导向,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建立资源下沉工作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省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的主要依据。
通过资源下沉,基层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城市医院优质服务,根据3月份浙江省卫计委和省财政厅联合督查所作的一次问卷调查,群众对下沉医院满意度达到96%。为继续深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省财政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将在以下两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1 深化财政政策研究,确保财政投入精准有效
一方面,将加大对各级财政的工作指导力度,确保公立医疗机构财政投入政策和“双下沉、两提升”财政扶持措施落到实处,为基层主动对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省财政对全省资源布局的调节和导向作用,将医疗卫生转移支付资金更多的向县域、向基层、向农村等资源配置“洼地”倾斜,向人才、学科建设倾斜,重点支持完善基层优秀医学人才等关键性资源要素的保障政策,引导人才资源主动向下流动、安心扎根基层服务,为“双下沉”从“输血”向“造血”的加快转变打好基础。此外,还将研究对市级医院资源下沉的财政激励政策。
2 加大统筹管理力度,推动省级人民医院“人、财、物”全面有效可持续下沉
建立“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关键是要推动以省级医院为重点的城市医院的“人、财、物”全面下沉,以“责、权、利”为纽带促使合作办医双方形成共担责任、共享利益、共同发展的“互补、共赢”关系。一方面,按照所有权与运营管理权分离的原则,在保持县级政府办医主体投入责任不变、县级医院产权不变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合作办医运营管理一体化,实现医疗服务的同规同质、双向融合。
另一方面,加强对省级医院资产的统筹管理和科学指导,鼓励省级医院将“财”和“物”投向基层直接举办分院,或与县级医院合作建立区域专科中心以及合作举办分院等,逐步提升合作的紧密度,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全方位下沉流动。
此外,对具备条件的省级医院和地区,鼓励探索建立以产权为核心纽带的省-市-县-乡纵向联合的医疗集团,多种形式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