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石镶嵌和竹丝镶嵌均为非遗

08.09.2016  05:11

  彩石镶嵌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重点保护的优秀传统工艺美术品种,由温州艺人首创,距今已有400年历史。制作时,工匠要先把所需镶嵌的图案刻凿在板面上,然后把切成各种形状的彩石片镶嵌到相应的凹槽内,再把凸出的石片进行雕凿或磨平处理。

  《西湖十景彩石镶嵌屏风》的木板材料,采用名贵木材黄花梨,镶嵌的石材采用青田石、泰顺石、巴林石、昌化石、雅安绿、老挝石等十多种。正面以杭州西湖十景为图案,背面以中国十大名花卉为图案。为了展示温州技艺,这块屏风制作严格沿用古法制作。比如处理表层时,使用的是天然生漆;进行抛光处理时,也是用核桃油对屏风表面进行擦拭,环保又耐久。

  竹丝镶嵌为省级非遗项目,最早出现在清末民国初期的温州,最大特色是将镶嵌工艺和雕刻工艺结合在一起。

  《八扇大屏风》正面为丰富多彩的博古图,背面图案的灵感则源代书画家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并采用书法名家的字迹,以花梨木板锯出字形,背面切成榫并镶嵌在“方胜纹样”的细竹丝底板上,制作工艺极高。在这付作品中,既有清新雅致的竹丝纹样,又有古典优美的绘画构图,更兼具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