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路径思考【临安】

09.11.2015  19:13
 

摘要: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是新形势下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畜产品市场供应,维持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的现实要求。本文通过走访市林业局和部分镇(街)、畜牧规模大户,调查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我市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总结我市在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剖析我市畜牧业转型初期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下一步推进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畜牧业 ;转型升级 ;路径思考

近年来,受“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政策因素的影响,全省各地畜牧业生产普遍面临饲养量萎缩的状况,我市也不例外。畜牧业是我市农业八大产业之一,也是我市部分镇(街)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禁(限)养政策的实施,对我市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已经有所体现,并且这种影响正在逐渐加深。在新形势下,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畜产品市场供应,维持畜禽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的现实要求,是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因此,做好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各地在探索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中有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开展畜牧业生产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旨在为破解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助推畜牧产业走出困境谋求发展对策,为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一、发展现状和特征

1 、畜牧产值占比连年下降,生猪产值持续下降。 从产值数据看,2014年我市畜牧业产值9.32亿元,其中:生猪产值6.42亿元,同比下降8.1%。2014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1%,比2013年缩小了0.9个百分点,比2012年缩小了1.2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我市畜牧业产值为5.1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0.7%,其中生猪产值 3.43亿元,同比下降3.5%。

2 、养殖结构调整加快,草食类动物养殖量增加。 从养殖结构看,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为39.41万头、141.09万羽,同比分别下降10.9 %和 5.4 %;兔、羊、牛饲养量分别为 57.05万只、5.6万头、5086 头,同比分别增长 6.3%、24.7%、5.7 %;肉类总产量5910吨,同比下降12.4%,其中:猪肉、禽肉产量分别为4764吨和462吨,同比分别下降16.1%和5.1%;牛肉、羊肉、兔肉产量分别为259吨、459吨和679吨,同比分别增长3.2%、25.07%和11.0%。

3 、规模化率有所提升,中(小)型养殖户居多。 从养殖规模看,据市畜牧业局2014年2月份的调查资料显示,全市生猪存栏50头以上、家禽存栏2000只以上、牛存栏10头以上、羊存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共1016个,其中:养猪场(户)939户,2014年全市规模化率达到84.4%。生猪散养户主要集中在两昌地区,而且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我市散养户呈现减少的趋势。经过近一年多的关停整治,截止6月底,我市畜牧规模养殖场户还剩566家,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还剩458家,年饲养量达到1万头以上的大型生猪养殖场4家,与周边县(市)相比,大场大户较少,我市中(小)规模的养殖场居多数。

4 、分布区域较为集中,部分镇(街)影响较大。 从养殖户的地域分布看,2014年,我市畜牧业产值超一亿元的镇有三个,分别是潜川镇、板桥镇、於潜镇;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镇有三个,分别是太阳镇、河桥镇、青山湖街道。由于这次禁养的区域范围主要在苕溪、天目溪、昌化溪流域500米范围内,限养区主要在城区。所以,禁限养政策对各个镇(街)的影响程度有大有小,对城区以及畜牧业重点镇的影响程度相对要大一些。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为破解畜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市适时提出了“生猪稳量提质、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产业发展构想,政策引导,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考核督导,加大关停整治力度;政策推动,引导服务主体开展资源化利用,推进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

1 、政策引导,扶持草食动物发展。 近年来,针对我市山多耕地资源少,草山草坡、秸秆、笋壳等资源丰富的实际,围绕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发展,我市因地制宜,提出扶持发展以湖羊为主的《草食动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市实际并具有地方特色的草食畜牧业发展之路。

2 、考核督导,加大畜牧业环保治理。 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对天目溪、苕溪、昌化溪流域500米以内划定为禁养区,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要求关停,对宜养区内不符合环保条件的养殖场要求开展整治提升。2014年,按照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市农业局制定了《临安市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全市计划关停769户,限期整治199户,通过“五水共治办”把禁养和整治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镇(街),以镇(街)为责任主体开展工作。市级层面,以农业局为牵头单位联合环保局、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督查,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

3 、政策推动,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 。在推进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方面,市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政策推进保留场(户)限期治理工作。要求保留场(户)必须完成 “两分离、三配套”设施建设,并按照就地消纳或协议消纳的要求实现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对于完成设施建设并实现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达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的养殖场(户)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沼渣沼液异地利用和收集处理畜禽粪便加工有机肥服务,服务主体在生态消纳地内建设利用设施、购置槽罐车、新建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等,市财政一律给予补助。特别是为鼓励服务组织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保证运营成本,市财政对沼液运输及利用2万吨/年以上的主体实行补助。

4 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死亡动物。 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2014年,我市加快建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一是在太阳镇浪山村投资760余万元,建成日处理能力6吨临安市动物无害化处理场。二是以18个镇(街)动物疫病诊疗所为依托,通过政府出钱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病死动物尸体统一收集处理。三是加强对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各个环节的监管。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对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场的处理、收集及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管,加大对不按规定处置病死动物尸体的违法行为的查处与打击力度,以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三、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畜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当前,我市的畜牧业发展仍处于转型初期,存在养殖场规模小、标准化率偏低、畜禽排泄物污染治理不到位、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由于部分镇(街)对禁养户畜禽栏舍拆除补助经费不足、部分养殖户转产转业难等问题加大了禁养工作的难度。

1 、部分养殖户环保责任意识不强。 一是部分养殖场(户)在落实规范化养殖、清洁化生产方面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够,重生产轻治理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周边县(市)区实施禁养政策以后,余杭区、桐庐县等地的养殖业主抓住我市各地禁养和整治工作的时间差,部分养殖户流向我市青山湖街道、太湖源镇、板桥镇、於潜镇、潜川镇等地寻租养殖场地,外来户环保责任意识不强,加大了我市畜禽养殖业环境整治的难度。

2 、一些拆除户转产转业途径少。 我市中(小)规模养殖户居多,这些户大多利用房前屋后、在村庄内部及周边养殖,环保设施不全、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较大。从事畜禽养殖业的农户多数是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就业技能不多的农民。我市生猪养殖业集中的於潜、潜川等镇(街),生猪养殖业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一旦关停,这些农村老年劳动力就业途径少,会不同程度影响到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 、部分镇(街)拆迁补助资金不足 。由于镇与镇之间禁养的户数差异较大,镇(街)之间财力差异也较大,各镇(街)对禁限养工作重视程度不同,造成补助标准上的差异,如,我市潜川镇对养殖拆除户的补助标准,远低于青山湖街道、锦城街道、锦北街道、锦南街道、玲珑镇,也远低于临近的桐庐县的一些镇,由于补助经费标准低,养殖户多,加上镇(街)没有执法权,今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了禁、限养工作的难度。

4 、搬迁户场地落实较为困难。 随着近期猪价的快速回升,养猪效益提高,禁养工作落实到位难度更大;一些位于禁养区的养殖户希望镇(村)能够在宜养区内规划建设合适的养殖场地,但是由于养殖用地环保要求高,建设土地指标少,土地流转困难、土地审批程序复杂、镇(村)缺少拆除配套补助资金等原因,而且前几年养猪效益不好,中(小)规模的养殖户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所以造成了拆除难、搬迁难的困境。

5 、保留户排泄物污染治理不到位。 由于2013-2014两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多数处于亏损边缘。今年虽然生猪价格有所回升,但由于前几年没赚到钱,养殖户普遍缺乏投入资金,加上养殖户环保意识不高,在整治过程中,一些养殖户拖延整治时间、整治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局部地区养殖排泄物乱排乱放的情况屡有发生。

四、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如何解决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新形势下实现我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只采取关停的措施,必须因地制宜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1 、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一是鼓励发展标准化养殖。围绕品种优良化、设施现代化、废弃物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养殖,加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并以示范场为引领,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实行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养殖效益。二是发展规模化养殖。在标准化基础上,推进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根据我市中小规模养殖户较多的实际,鼓励现有的中(小)规模户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开展合作经营,抱团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三是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中间机构、营销组织、延长产业链,使产业协会、中间服务组织在促进畜牧业发展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四是着力调整畜禽内部结构。引导养殖户根据市场需求和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养殖结构,改良品种,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2 、大力推进畜禽生态养殖。 一是制定全市畜牧业发展规划,建立畜牧业发展长效机制。市农业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等部门及镇(街)要对全市畜牧业从布局到生产进行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要求、审批程序、建设要求、生产经营要求及环保要求等,为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畜禽养殖场(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推进生态环保养殖,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环保、安全、有效的粪污加工处理技术,督促大(中)型养殖场实行粪污干湿分离处理,发展有机肥加工;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和督查力度,督促小型养殖场和养殖密集区建设与饲养规模相匹配的蓄粪池,发酵后就近利用或定期运输到异地消纳。三是发展农、牧、渔结合的综合型生态养殖场,发展循环农业;鼓励养殖户建立封闭式畜粪池,通过灌溉管网或异地运输,与周边地域范围内的渔、果、菜、饲草、茶叶等基地相连,实行自我消化,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根据我市林地多的实际,积极探索畜(禽)林地生态养殖模式,提质增效,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3 、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一是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预防。坚持预防为主,高度重视疫情监测,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接种,疫病疫情监测和控制等工作;二是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防控应急机制,全面提升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水平。三是培养一支高素质新型兽医队伍。建立兽医队伍工作考核和管理制度,开展村级防疫员和乡(村)兽医、动物诊疗机构兽医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基层防疫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

4 、强化畜牧业转型升级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舆论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浙江省农业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新闻媒体和舆论监督,让广大养殖户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养殖户食品生产安全意识和环保责任意识;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扶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技术和品种改良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和动物防疫等领域,加强畜牧业生产形势和畜产品价格的跟踪监测,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完善扶持政策,提高政策扶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畜牧业禁养、整治任务较重的镇(街)加大政策补助及金融支农的力度;三是强化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土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媒体等部门以及镇(街)的协同配合机制,围绕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