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离校”:要不要搞?怎么搞?

23.02.2017  09:37
  近日一则消息牵动无数家长的心:南京市政府办下发通知,为缓解部分学生家长接孩子难问题,南京全市小学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弹性离校”,为小学生提供延时照顾服务,并出台了具体规定,南京市区两级财政部门为“弹性离校”提供经费保障。
  也难怪百姓会对此热议,谁家没有遇到过接孩子的难题?其实,10多年前是没有这个难题的,那时候小学都有“困难班”,一学期交几十元,放学以后学生可以留在学校做作业看书什么的,家长下班以后去接孩子。后来怎么会变成难题的?名目繁多的课外培训逐渐进入放学后仍在校这个时段,而且收费越来越高,家长有意见,教育行政部门“一刀切”制止乱收费,乱收费倒是制止了,“困难班”也因此没有了。到了放学点,家长们身在工作单位心早已飞到学校,接孩子成了很多家长的难题,不得不寻求五花八门的“代接”,经历过的家长谁没有为此焦头烂额过?真是说起来都是泪。
  说句不客气的话,小学生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是因噎废食造成的。学校乱收费,当然要制止,但制止的方法恐怕不单单是“一刀切”吧?应该做些调查分析,哪些确实是虚头巴脑乱打名号的乱收费,哪些确实是服务性合理收费,搞清楚了,出台相应的规定,公开透明,再配以监督检查,真正的乱收费肯定能够制止。搞“一刀切”当然简单,但同时却把老百姓确实需要的服务也给取消了,不应该。管理思路应当从因噎废食中走出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该结束了。
  习近平同志早在10多年前在社区调研时就提出要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解决小学生家长接孩子难问题,百姓呼声很高,应当下决心尽快谋划尽快出手,不符合时宜的规定确实需要改一改了。说实话,现在有解决这个难题的能力。南京的做法固然可以参考,但还是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社区、社会组织等相关各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汇聚集体智慧,相信总能够找到因地制宜的办法。
  应该说,解决小学生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要综合考虑,政策性、可行性、操作性等都要顾到。比如:先要界定,搞小学生“弹性离校”是公共服务还是有偿服务?也就是说,所需费用是财政出还是家长出?政府包揽服务是否是最合适的选择?要考虑到公共服务的承载能力和持续能力,也要考虑到家长的认可程度。还有,是搞定向服务、志愿服务还是搞市场化服务?建立什么样的监管、评价机制,以保证把好事办好?还有,能不能考虑让社会组织来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用什么形式来参与?等等。
  只要大家都有解决难题的愿望,办法总比困难多,毕竟这不是特别受资源制约难于上青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