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的中国气息

18.11.2014  13:58

援非抗埃前线
          □首席记者曹 政发自塞拉利昂□
          来塞拉利昂之前,有在塞生活、工作过的朋友告诉我,当地人对中国的态度非常友好。所言果然不虚,塞拉利昂民众会在街头热情地跟中国来客打招呼,有时候甚至冒出“谢谢”“再见”等中文词汇。
          相比普通民众,塞拉利昂的精英阶层对于中国更加熟悉。在中国公共卫生培训项目中多次提到的巴希,是塞卫生部主管全国医疗以及人力资源事务的高官,他曾在中国医科大学留学10年,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是个标准的“中国通”。而我在采访时碰到的当地《阿沃克报》的一位记者,也能基本用中文沟通,一问才知道,他是黑龙江大学毕业的。
          中国在当地的影响力,是靠着数十年的勤恳努力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当地人告诉我,塞拉利昂结束内战后,第一批来塞拉利昂帮助建设的就是中国人。在弗里敦,中国企业已为这个饱经战火摧残的城市修筑了多条主干公路,特别是从市区前往塞中友好医院所在地科索镇的公路,工程质量堪称一流。塞拉利昂的许多重要建筑,包括国家体育场、外交部大楼、警察总部、医院、糖厂等,都是由中国援建。此外,中国还和塞拉利昂建立了一系列的交流合作项目。
          在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的表现赢得了塞拉利昂民众的好评。中国派出的医疗专家、公共卫生培训专家,由国内运至塞拉利昂的移动P3实验室,由塞中友好医院改建而成的传染病病房,都是在塞拉利昂最急需的时候提供的。难怪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把中国称为“塞拉利昂的患难之交”。
          中国援塞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专家们制作了一批印有“We fight Ebola together”的T恤衫。穿着它走在大街上,沿街的行人,不论是商贩还是出租车司机,隔着老远就会大声地打招呼,“China man! Fight Ebola together!”一边说着,一边还会比划出代表胜利的“V”字手势。
 

电子病历实施首日 患者直呼“果然方便”
不过多数市民仍习惯带着证历本就医 老人不用手机如何杭州网
今年9月杭州将有一大拨新学校亮相
都市快报 记者 姜晓蓉 张娜 张宇璐 今年9杭州网